特朗普心心念念的美國閱兵終於在他79歲生日的當天如願舉行。這是美國200多年歷史上的第五次閱兵,可謂難得。可是閱兵前各界不斷的非議,閱兵時又有多個地方的數百萬人走上街頭,參與“NO KING”(不要國王)的抗議活動,這些都讓閱兵的效果打瞭折扣。這次閱兵給人的感受就如同特朗普在儀式全程的表情,隻能用尷尬二字來形容。

Part.1
當地時間2025年6月14日下午6點,一場紀念美國陸軍建軍250周年的閱兵式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行。這是自1991年海灣戰爭結束以來,美國首次舉行閱兵式。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天也是美國總統特朗普79歲的生日。

此次閱兵的線路是從五角大樓到憲法大道,沿途周邊聚集瞭一些觀看的人群,此前媒體預測活動將吸引20萬人參與,但實際到場人數遠低於預期。

在陸軍軍樂團的長號聲中,特朗普和第一夫人梅拉尼婭伴著《向統帥致敬》的旋律和21響禮炮走上觀禮臺,特朗普向觀眾揮拳致意。

本次閱兵活動,為瞭保障安全,安保部門特意在觀禮臺前豎起瞭高達兩米的防彈玻璃幕墻。
首先出場的是美國現役部隊中歷史最為悠久的陸軍部隊,成立於1784年的第三步兵團。歷史上,這支部隊是陸軍的官方禮儀部隊和總統護衛隊。緊接著出場的是第四步兵師部隊代表,這支部隊在南北戰爭中利用地面步兵和騎兵發揮瞭重要的作用。隨著畫面轉向天空,陸軍官方降落傘表演和比賽隊伍金騎士跳傘隊從空中劃向地面。

隨後,穿著一戰與二戰仿制制服的士兵依次亮相,同時展示的是1918年道奇旅行車、吉普車及M4“謝爾曼”坦克等經典裝備。

在二戰方陣經過觀禮臺前時,特朗普首次起身敬禮。伴隨著B-25轟炸機和兩架P-51“野馬”飛越而過的轟鳴,二戰部分畫上瞭句號。

越南戰爭部分以”小鳥”、“眼鏡蛇”等型號直升機飛越現場上空開場,攝影師特地選瞭個美國國旗和“越戰直升機方隊”一起出來的鏡頭,可因為霧霾嚴重,直升機方隊看的並不清楚。在身著仿制越戰制服的官兵走過觀禮臺時,特朗普第二次起身敬禮。

在海灣戰爭部分,陸軍重點展示瞭名聲在外的M2“佈拉德利”戰車方陣。1991年M2“佈拉德利”戰車被送去瞭伊拉克戰場,在戰場上它摧毀的薩達姆坦克,比M1主戰坦克還要多,也因此M2方陣的出場位置,排在瞭M1主戰坦克前面。

特朗普與赫格塞思在看見M2和M1方陣後,表現得格外激動,不停地揮拳叫好。現代反恐戰爭部分在激烈的搖滾樂中展開,現場重點介紹瞭在阿富汗和伊拉克運用最廣泛的八輪輕型裝甲車。
之後是反恐戰爭的先鋒主力,“美國陸軍特種部隊”方陣,綽號“綠扁帽”,從現場畫面可以看到,與前面方陣相比,後方“綠扁帽”方陣明顯經過身高和身材挑選。

在反恐方陣經過觀禮臺時,特朗普向他們致敬。未來軍隊方陣出場時,臉部塗上迷彩,佩戴夜視儀和熱感應的特種部隊沿著街道走向觀禮臺,幾名手持無人機的士兵在隊伍中尤為顯眼。

與其他國傢無人機方陣規模動輒使用車載相比,幾人走在人群中,周圍還盤旋著幾架遙控飛行的無人機,讓人感覺實屬有些草率。之後登場的是機器狗方陣,現場可以看到每隻機器狗後面,都有人拿著遙控器緊跟。跟在機械狗方隊後面的是各類軍校生方陣,當軍校生聚集在特朗普面前後,特朗普帶著他們一起念“效忠美軍誓詞”。

縱觀本次閱兵,美國並未向外界展示其強大的軍事實力,有專傢認為,整體裝備和武器略顯陳舊,缺乏亮點。
軍事專傢 王雲飛:
當下戰爭中,裝備先進性比拼至關重要,主要聚焦於戰機、艦艇、導彈等,陸軍裝備相比之下優勢不顯。不過,美國軍事裝備整體仍居世界前列。戰機、艦艇更新換代特征顯著,而陸軍主戰裝備如坦克,美國近20年技術水準基本穩定,僅局部改進;海馬斯火箭炮自2000年後問世,未經歷重大革新,雖對美國而言略顯老舊,但與別國同類型裝備相比,絲毫不落下風。
Part.2

閱兵結束後,特朗普發表瞭講話,與過去滔滔不絕相比,他隻做瞭8分鐘的發言,他稱贊瞭美軍的強大作戰力量,刻意避開瞭當下的現實,中東沖突、美國國內因移民引發的抗議、甚至沒有提到場外反對他的“拒絕國王”遊行。
這場美國34年來最盛大的閱兵式,亦是承載著慶祝美國陸軍建軍250周年與特朗普79歲生日的“慶典”。但現場卻是“槽點”滿滿,美軍整體的閱兵方陣看起來松松垮垮,猶如街頭散步。

從現場畫面可以清楚看到,受閱士兵行走時步伐不一致,手臂擺動幅度隨意,既沒有踢正步,也沒有追求隊列的整齊劃一。有媒體形容,這像是一場穿著軍裝的學校運動會。現場鏡頭捕捉到國務卿魯比奧在觀看閱兵時甚至打起瞭哈欠。這次閱兵儀式的裝備規模與人員精神狀態即便與34年前的閱兵相比都相去甚遠。美國《紐約時報》記者表示,這場閱兵式的氣氛略顯散漫。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傢 張國慶:
當下美國社會處於撕裂狀態,對外挑起全球關稅戰,內部聯邦與各州矛盾頻發,民族國傢層面分歧嚴重,民眾生計艱難,這直接導致士氣低迷,這是原因之一。其二,此次活動時間恰與特朗普生日重合,民眾普遍認為這是特朗普借機為自己慶生,耗費數千萬美元,自然士氣難振。

現場不斷插播的廣告宣傳也是外界主要槽點之一。作為一場紀念陸軍建軍的活動,閱兵轉播充斥著飲料、UFC格鬥、軟件公司等廣告,而與特朗普密切相關的軍工與加密貨幣交易所也現身其中。在政府授權的半官方機構“America 250”網站可以看到,有多傢企業資助瞭閱兵儀式,捐助企業可在配套嘉年華紀念品線上宣傳中露出品牌,但坦克、軍裝、檢閱臺不得出現商業標識。特朗普政府的這一舉動也被外界詬病,有觀點認為,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已然將紀念美國陸軍的嚴肅活動變為瞭一場商業秀。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傢 張國慶:
特朗普處理事務多以商業思維考量,然而治理美國、應對復雜國際關系時,商業思維難以為繼。治理大國及處理國際事務,更需政治經濟學與政治思維,秉持全球利益共同體理念,堅持全球化與多邊主義,而這些恰是特朗普所欠缺的。
尋找贊助商或許是為瞭降低閱兵的成本,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抵消輿論中的尖銳批評。根據美國陸軍估算,本次閱兵的花費將在2500萬至4500萬美元左右,這些費用包含參與閱兵式數千名士兵的津貼和安置費,歷史軍服的復刻,25輛M1主戰坦克、150輛軍車等重型裝備的運輸,戰機的飛行成本,以及活動場地佈置、安保等環節。但有媒體指出,華盛頓的市政修復成本乃至聯邦政府整體支出仍是一筆難以算清的賬。同時多項支出被質疑為政治導向服務,當退伍軍人醫療項目被削減,老兵自殺率高居不下時,這場與總統生日重合的“軍事慶典”已經淪為個人權力秀的昂貴道具。

軍事專傢 王雲飛:
特朗普的矛盾之處在於,他宣稱未來5年將大幅削減軍費、國防費,甚至計劃砍掉50%,資金規劃已定,多項開支面臨縮減。但時機選擇欠妥,剛削減退役軍人費用,便又耗費2500萬至4000萬美元舉辦閱兵,代價不菲。
特朗普終於圓瞭自己夢寐以求的閱兵夢,但對此外界爭議不斷。媒體指出,五月八日是二戰勝利紀念日,七月四日是美國獨立紀念日,這些日子似乎都比紀念美陸軍成立更有意義。可是美政府沒有選擇在這些時間閱兵,而偏偏選在特朗普生日這天,這難免讓人覺得這場閱兵更象是一場為特朗普慶祝生日的盛宴。尤其是在閱兵結束後,副總統萬斯在介紹特朗普登臺時,不忘強調特朗普與陸軍“雙重生日”的象征意義。
Part.3

本次閱兵的時間維持瞭大約兩小時左右,對特朗普這樣一個已經是79歲高齡的老人來說,堅持下來實屬不易。在閱兵前一周,特朗普出席美國終極格鬥冠軍賽,與女子冠軍凱拉·哈裡森互動時被媒體拍到,在他西褲的大腿位置有奇怪的凸起裝置。有醫護經驗的網友表示,特朗普或許已經戴上瞭導尿管。而站在閱兵現場一個多小時不能離開,對已近耄耋之年的特朗普而言確實是一種挑戰。

事實上,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時就曾計劃過要舉行閱兵儀式。2017年7月14日,特朗普受邀出席法國國慶閱兵式,閱兵現場,戰鬥機飛越凱旋門,噴出藍、白、紅三色煙霧,整齊劃一的近衛軍騎兵團踏過巴黎香榭麗舍大街,200多輛軍事裝備逐一展示。特朗普深受震撼,回國後立刻提出瞭要搞大型閱兵的想法,但由於當時受到種種掣肘,特朗普第一個總統任期內的閱兵夢無疾而終。
自1776年獨立至今已249年的美國,盡管在世界多地都展出軍事實力的存在,但國傢級主導的閱兵在本土卻並不多。
1865年,南北戰爭的硝煙尚未完全散去,為瞭驅散林肯遇刺後的陰霾,慶祝聯邦的勝利,新任總統安德魯·約翰遜下令舉行一場史無前例的大閱兵。

當年5月23日到24日,約15萬受閱官兵,歷時6小時,在25萬民眾的註視下,完成瞭美國歷史上首次陸海軍聯合展示。彼時,攝影技術剛剛發展起來,這場盛典定格在黑白影像中,成為永恒的見證。

半個多世紀後,1919年9月10日,紐約第五大道,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近一年,美國遠征軍總司令約翰·潘興將軍率領約25000名第一師士兵,在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中凱旋。當時近200萬人湧上街頭,人群將香煙、糖果、水果甚至蛋糕拋向這些從戰場歸來的戰士。

1953年1月21日,艾森豪威爾總統就職典禮恰逢半島戰事正酣,一場盛大閱兵既為美軍鼓氣,也向蘇聯傳遞強硬信號。1961年1月20日,肯尼迪總統就職典禮的閱兵式更將世界推向核戰爭的邊緣。除瞭坦克、導彈和攔截器,一艘魚雷艇被拖上閱兵場,這是肯尼迪總統服役海軍生涯的象征。美國試圖通過這種展示,在與蘇聯的核軍備競賽中爭取主動權。
隨著冷戰落幕,美國迎來瞭二戰後難得的一場速勝,海灣戰爭。1991年6月8日,美國在華盛頓舉行瞭冷戰結束後、也是距今最近的一次國傢級大規模閱兵。時任總統老佈什站在檢閱臺,約萬名參戰官兵昂首行進。M1A1主戰坦克、M2步兵戰車、愛國者導彈、戰斧巡航導彈悉數登場,戰機編隊呼嘯掠過華盛頓紀念碑上空。從1865年到1991年,美國每一次盛大的展示背後,都烙印著時代的印記與國傢的訴求。

Part.4

特朗普在整個閱兵儀式上幾乎全程黑臉,鮮有笑容,似乎心事重重。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傢 張國慶:
有人因開銷過大想與相關事務“脫鉤”,也有人持觀望態度,畢竟特朗普近期風波不斷:全美“No King”抗議活動、洛杉磯騷亂、全球關稅戰、與哈佛等高校爭端,加之俄烏沖突持續、國內剛與馬斯克產生矛盾,他難免心虛。畢竟,未成就非凡事業、未獲崇高威望時,閱兵等場合的姿態也會大打折扣。

更讓特朗普焦慮的是,盡管此次閱兵順利完成,但場外並非一片祥和。近期,洛杉磯因移民與海關執法局針對非法移民的搜捕行動,爆發瞭大規模抗議示威,並逐漸演變為暴力對抗,其規模大有蔓延至全美各地之勢。

6月14日閱兵當天,一場名為“拒絕國王”的大規模抗議活動在全美50個州超過1500個地區舉行,大約數百萬人參加。一邊是被質疑“生日秀”的閱兵儀式,一邊是數百萬人的抗議,如此之大的反差,似乎也映射出瞭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口號下社會的撕裂。
中國社科院美國問題專傢 張國慶:
美國在重大議題上普遍存在撕裂,根源在於兩黨鬥爭、聯邦與州權博弈,以及貧富階層競爭。特朗普執政時局近乎失控,這一局面極具諷刺意味。
當閱兵坦克碾過憲法大道,當催淚瓦斯淹沒“自由”的誓言,這場生日慶典已非軍事紀念,而成為一場民主的祭禮。


制片人:何冀寧
編導:張萌
編輯:王津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