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電動化上強度,A6L e-tron、鉑智7等紮堆來襲,真不輸新勢力!

在國內新能源市場的激烈角逐中,合資車企正以 “新勢力” 的姿態重塑競爭力。越來越多合資車企開始擴大“朋友圈”,借助本土供應商的技術力量推陳出新。不難看出,在轉型的道路上,合資品牌完全有機會在同質化嚴重的國產電車市場中開辟新賽道。今天,我們就來捊一捊值得關註的合資電動化車型。

上汽大眾ID.ERA,領銜合資2.0戰略

近半年來,國產新能源市場中大車型銷量持續攀升,大眾也順勢扔出瞭一枚王炸產品——ID.ERA,作為品牌首款增程全尺寸SUV,以5.2米車長、空氣懸架,綜合續航破千公裡的亮點,收獲瞭不少的關註,預計將在2026年4月正式量產上市。

外觀方面,ID.ERA采用瞭標志性的電動化元素,比如封閉式前臉、發光LOGO、貫穿式大燈設計等,另外還有隱藏式門把手、尾部擾流板等元素強化科技感。

車內是完全顛覆傳統的大眾風格,取消傳統儀表盤,采用環抱式座艙設計,配備懸浮雙聯屏、17.3英寸吸頂屏、集成智能語音交互與高速NOA功能等,國產新能源車的配置它一樣沒少。

動力是ID.ERA的重頭戲,搭載1.5T EA211發動機作為增程器,熱效率高達40%。CLTC續航裡程超過350公裡,綜合續航裡程超1000km。底盤是前雙叉臂後五連桿搭配雙腔空氣懸架,這配置放在50萬級車型都算頂配。

這回大眾把招牌的機械素質和電動車智能化相結合,打著合資車旗號同時又有綠牌,鎖定瞭30-40萬市場,既想要品牌又想要大空間的人,可以提前關註瞭。

奧迪A6L e-tron、E5 Sportback雙管齊下,智能化加速躍進

今年4月奧迪A6L憑借萬輛佳績登頂銷量榜,乘著這股東風,奧迪又順勢推出瞭A6L e-tron,將在年內第四季度上市,預計起售價在50萬元左右。新車搭載PPE平臺+華為ADS 3.0智駕,雖然是變裝瞭電動車,但是德味依舊很濃。

外觀方面,奧迪A6L e-tron采用貫通式的熏黑封閉前臉,搭配細長日行燈,溜背式造型搭配內嵌式門把手,還有肌肉感的"quattro blisters"線條,時尚屬性很強。

車內依舊是奧迪拿手的豪華風格,采用14.5英寸中控屏、11.9英寸數字儀表盤加10.9英寸副駕屏三屏組合,車機集成華為鴻蒙OS系統。並且還有環繞式氛圍燈、B&O音響系統、全景天幕等配置一應俱全。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它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現,搭載華為乾崑智能駕駛系統,可實現城市NOA、自動泊車等功能。與華為的合作,是奧迪本土化戰略的關鍵落子。

動力則采用前後雙電機四驅佈局,綜合最大功率達到551馬力,峰值扭矩800牛·米,零百加速僅需4秒。107kWh電池組支持CLTC續航達720公裡,800V高壓快充10分鐘即可補能80%。底盤搭載自適應空氣懸掛,能根據車速和路況自動調高調低底盤,駕駛質感再升級。

另外,奧迪與上汽合作的新品牌AUDI,首款車型E5 Sportback也將在今年上市,搭載Momenta智能輔助駕駛方案,全系標配激光雷達與Orin-X芯片,智能座艙采用AUDI OS操作系統。動力則搭載雙電機quattro四驅,綜合最大功率為570千瓦,零百加速僅需3.4秒,CLTC工況續航裡程770公裡。另外還配備漸進式轉向系統及DCC動態底盤,800V快充技術同步加持。

A6L e-tron和E5 Sportback本身搭載的PPE平臺底子夠硬,加上A6L e-tron又有華為的加持,整體來說,兩款車的智能化配置都很出彩,對於比較看重品牌力、豪華感、底盤調校等方面的用戶來說,值得等待一下。

豐田鉑智7,“左擁右抱”華為小米

老牌合資車企中,豐田的電動化轉型尤為激進。廣汽豐田帶來賣相不錯的鉑智7,定位D級中大型轎車,將在年內上市。

外觀上依舊很豐田,采用概念車的雙腰線、轎跑式溜背設計、21英寸鍛造輪轂、貫穿式尾燈等造型元素,還有專屬的黛雲翠,整體的運動感在線。

車內配有中控橫屏、HUD、液晶儀表盤和木紋裝飾,采用的是黑白雙色搭配,高端且富有科技感。當然最大的亮點當屬用上華為Harmony Space 5座艙和華為DriveONE電機。還搭載瞭星閃數字鑰匙、內置Momenta的智能輔助駕駛。除此之外,鉑智7率先接入小米汽車生態,支持小米Pad、車載音響、對講機以及智能傢居互聯。

動力則提供單雙電機版本,單電機最大功率180kW,雙電機零百加速5秒,動力性能在線。續航上,鉑智7給出瞭700km的續航標準,且支持800V快充,20分鐘可補能至80%。性能與補能效率直接對標新勢力。

鉑智7不光外觀看得過去,內裡也夠聰明。這回廣汽豐田是鐵瞭心要沖一把,對於想擁有大廠品質又追求智能化的朋友們,它絕對是個優質選擇。

總結

總體來說,合資車企的電動化轉型註定是一場持久戰。合資車企正用新勢力的玩法破局市場。其實對於合資車企而言,隻要在定價上找到突破口,完全有機會在競爭激烈的國內電動車市場中殺出血路,畢竟它們的電動車車型產品力並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