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讓“非遺”在傳承與保護中煥發時代光彩

當古浪手工地毯的經緯線在匠人指尖穿梭,當剪紙藝術的紋樣在校園課堂裡綻放,這片承載著絲路文明與紅色基因的土地上,非物質文化遺產正以蓬勃的生命力,書寫著傳統與現代交融的新篇章。古浪不斷加大非遺保護與傳承力度,創新非遺表達形式,讓“非遺”在保護與傳承中綻放光彩。

走進古浪六中第三代古浪剪紙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葸國平的剪紙工作室,滿室懸掛或擺放著各式剪紙作品,人物肖像、花鳥魚蟲、文學詩篇、紋樣符號應有盡有。

剪紙課

剪紙課上,葸國平僅憑一把剪刀、一張紙,便能迅速剪出神韻十足的作品。他聲情並茂地為孩子們講解創作過程,手把手指導圖案設計與剪紙技巧。這不僅豐富瞭學習內容、活躍瞭思維,更開闊瞭學生眼界,增長瞭知識,讓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感受到剪紙的樂趣。“我覺得剪紙特別有趣,”古浪六中學生王淑媛說,“通過跟老師學習,我掌握瞭許多剪紙技藝,瞭解瞭其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親手剪出漂亮作品非常有成就感,也為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而感到自豪。”

作品展示

“我們利用學科特色有機滲透傳統文化教育,讓廣大學生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堅定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作為一名非遺剪紙傳承人,希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持續傳承發揚。”葸國平說。

古浪縣不斷加強非遺宣傳保護力度,積極開展“非遺”日宣傳活動,通過印刷《非遺法》《非遺條例》、發放宣傳材料、舉辦非遺展演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非遺保護傳承工作,使“非遺”的保護與傳承深入人心。同時,不斷提高非遺知識普及度,以送“非遺”“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等活動為抓手,讓越來越多的群眾看到非遺,感受非遺,讓非遺在新時代“活起來”。

古浪剪紙

同樣承載著古浪深厚文化底蘊的,是歷史悠久的手工地毯。在位於古浪縣大靖鎮的古浪隴原巧手傳統手工制品有限公司編織車間,一排排地毯機架前,工作人員正在打耙子、做栓活、過尾線,一雙雙靈巧的手在機架經緯之間靈活地穿梭,一幅幅精美的地毯慢慢成形。

精美的手工制品

古浪縣隴原巧手傳統手工制品有限公司是由返鄉農民王玉庭於2018年5月創建,是一傢集手工地毯編織、手工佈鞋加工、手工手藝培訓服務和銷售於一體,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和民俗特色的傳統文化產業公司。

“我們古浪手工地毯繼承古浪民間手工編織地毯的傳統工藝,采用本地特產土種羊毛手工編織,前後經過編織、平、剪、洗等十幾道工序加工制作而成,具有古浪傳統特色。”古浪縣隴原巧手傳統手工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玉庭說。

編織現場

從一縷羊毛到一張光彩華麗的地毯,從一張圖紙到一份精妙絕倫的藝術品,八大部分幾十道工序,每一道工序涉及的技藝和註意事項,無不傾註著王玉庭的心血和對傳統技藝的深刻理解。王玉庭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同時,對部分工序進行瞭改良,在借鑒歐美風格的同時大膽融入古絲綢之路文化、長城文化、民俗文化及八步沙紅色文化元素,創作出瞭一批集使用價值、藝術價值、市場價值於一體的高品質地毯。

“我們不斷創新手工地毯的樣式,融入瞭許多咱們古浪的特色,在市場上比較受歡迎。通過傳、幫、帶,以及現場培訓和指導這樣的方式,也培養瞭許多喜歡這門手藝的人。如今,古浪手工地毯被確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我們會繼續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帶動更多的人就業,打響打亮古浪手工編織地毯品牌!”王玉庭說。

產品展示

一項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見證著悠久歷史、承載著鄉土情感,也在一代代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守正創新中煥發新的生機、抽出新的枝丫。古浪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古浪文明與智慧的結晶、地方特色和靈魂的體現、社會前行與發展的魂脈印記,也是古浪人民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之所在,更是文化創新的基礎和動力。未來,古浪縣將繼續根植沃土,延續文化基因,在傳承與保護中讓非遺“活”起來,進一步彰顯古浪文化的魅力。

記者:薑財基

來源:古浪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