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機集體亮相巴黎,最受關註的不是殲-10,以色列展臺遭下架

俗話說,太陽底下無新鮮事,那邊中東伊以還在你來我往地打,這邊G7集團就在加拿大開始舉行峰會,特朗普還中途離場瞭。

此外,在法國也有一件新鮮事,那就是巴黎航展。

這次航展吸引瞭48個國傢的2400傢企業參加,展出的商品可謂是琳瑯滿目,其中中國的展區吸引瞭大量人駐足。

不過最受歡迎的不是才一戰成名的殲-10,而是另外一個展品。和中國待遇不同的是,以色列的展臺好幾個被下架瞭。

這是為何?

巴黎航展上的東方新星

6月16日,巴黎航展在萬眾矚目中舉行,這次超過48個國傢的2400傢軍工企業帶來瞭自己的珍品,中國自然也不例外。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這次帶上的寶貝有不久前在印巴沖突中驚艷亮相的殲-10CE,此外還有“翼龍”無人機系列、水陸兩棲飛機AGG600等。

不過這些都不是最奪人眼球的,要數最亮眼的,那還得是首次在境外亮相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殲-35A等“20系列”裝備。

站在殲-35A的模型前,法國空軍退役上校皮埃爾·杜蘭德忍不住掏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記錄細節。

"它的氣動佈局和F-35完全不同,"他邊比劃邊說,"翼身融合設計和全動垂尾明顯更強調超音速巡航能力。"

這位參加過七屆巴黎航展的老兵,此刻像個剛入門的航空愛好者般興奮。

事實上,殲-35A的亮相本身就是個傳奇故事。

回溯到2012年,當FC-31"鶻鷹"驗證機首次曝光時,外界對它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質疑其技術可行性,甚至傳出"空軍放棄采購"的傳聞。

但中國航空人用12年時間完成瞭蛻變:從最初使用俄制RD-33發動機的驗證機,到裝備國產渦扇-19"黃山"發動機的量產型號;從單純的制空戰鬥機,發展為空海一體、一機多型的多用途隱身平臺。

"我們采用瞭基於模型的系統工程方法,實現瞭快速迭代。現在的殲-35A不僅能執行制空任務,還能通過數據鏈指揮無人機群,構建空中殺傷網。"

殲-35A總設計師王永慶在展臺接受采訪時表示。

這種智能化作戰能力,讓在場的中東客戶代表頻頻點頭——他們正需要這樣的高端裝備來提升國防體系。

當然,殲-10CE還是不可忽視的存在。

這架在印巴空戰中擊落3架法國"陣風"戰機的明星戰機,此次帶來瞭升級版的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霹靂-15E遠程空空導彈。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的工程師現場演示著雷達波模擬動畫:"我們的雷達探測距離比'陣風'的RBE-2-AA遠40公裡。配合霹靂-15E的雙脈沖發動機,完全可以在超視距外形成單向透明的戰場態勢。"

數據最有說服力:在2025年5月的印巴空戰中,巴基斯坦空軍的殲-10CE發射霹靂-15E導彈,在190公裡外擊落印度"陣風"戰機,而印軍戰機裝備的"流星"導彈射程僅150公裡。

這種"先敵發現、先敵摧毀"的能力,讓中東國傢的防務官員們心動不已。

據展臺工作人員透露,開展三天來,已有六個國傢的代表團提出瞭試駕需求。

相比之下,以色列就有點倒黴瞭,他們的好幾個展臺都在晚上被無聲封閉,連一句通知也沒有。

以色列展臺遭下架

就在中國展臺門庭若市的同時,航展另一側的以色列展區卻被黑色隔板圍得嚴嚴實實。

埃爾比特系統公司的展位前,幾名以色列工程師正對著隔板憤怒地比劃著,而法國警察則面無表情地守在一旁。

"這簡直是一場羞辱!我們參展的'鐵穹'防禦系統和'哈比'無人機都是防禦性武器,法國人的做法完全是政治操弄!"

以色列國防部發言人在新聞發佈會上拍著桌子大喊道,但法國總理貝魯的回應毫不留情:"航展的定位是推動全球軍事交流與民用航空合作,攻擊性武器不在展示范圍內。"

事件的導火索是以色列公司拒絕移除展臺上的"長釘"反坦克導彈和"黛利拉"巡航導彈。

這些武器在俄烏沖突中表現搶眼,2024年以色列防務出口額因此增長23%,達到創紀錄的130億美元。

而法國同期的軍貿出口額為110億美元,被以色列反超。這種競爭壓力,或許才是法國突然發難的深層原因。

更具戲劇性的是,就在以色列展臺被封的前一天,法國達索公司剛剛與卡塔爾簽署瞭12架"陣風"戰機的采購協議。

相比於以色列的遭遇,中國展出的30項重點航空展品都得到瞭很好的展示,原因就在於中國向世界傳遞瞭一個重要信息——保衛和平。

中方並未像以色列那樣強調攻擊性武器,而是推出瞭"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從大型運輸機到無人機的全譜系裝備,通過"有人-無人協同"模式實現全球快速響應。

不是攻擊性武器,而是救助工具,這種"柔性展示"策略,既避免瞭政治爭議,又吸引瞭多國專業機構的合作意向。

據中國航空工業集團透露,已有三傢歐洲航空救援公司表達瞭采購意向。

巴黎航展從來不是單純的技術展示場,而是大國角力的舞臺。

中國通過殲-35A和應急救援體系,向世界展示瞭從"跟跑"到"領跑"的技術躍遷;以色列則因政治敏感性和商業競爭,成為本屆航展最大的輸傢。

從數據看,完全可以說中國軍貿正在改寫全球格局:2019-2023年,中國占全球軍貿出口的5.8%,而以色列僅占2.4%。

這種差距的背後,是體系化作戰能力的碾壓——殲-35A的智能化協同、殲-10CE的實戰檢驗,都讓中國裝備在性價比和可靠性上更具競爭力。

法國此次航展也暴露瞭其在政治正確與商業利益間的搖擺,關閉以色列展臺雖暫時安撫瞭阿拉伯世界,卻可能失去中東市場的長期信任。

而中國的"非對抗性展示"策略,反而為未來的合作打開瞭更廣闊的空間。

當航展的聚光燈逐漸熄滅,留給世界的是關於技術、政治與商業的深刻思考。

是要和平還是戰爭,是要共贏還是你死我活,以色列需要好好想一想。

參考信息:

歐洲時報:第55屆巴黎航展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