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娟:基層矛盾的解鈴人

在區綜治中心,有一位善於化解各種矛盾的金牌調解員林素娟。她樂於傾聽、善於說理,被當事人親切地稱為“林大姐”。她用真心、耐心、熱心,圓滿地將一個個矛盾糾紛化解,讓幹戈化為玉帛。

她是社區的和事佬

58歲的林素娟,兩年前從仙女鎮勤豐村村委會副主任、婦女主任崗位上退休。她在村裡工作近20年,一直負責矛盾調解工作,尤其擅長傢庭矛盾化解,還成立瞭個人調解工作室,是婦聯系統的矛盾化解能手。

勤豐村地處城鄉結合部,既有住宅小區,也有農宅田地,矛盾類型復雜多樣。無論是城裡的物業糾紛,還是農村的宅基地矛盾,林素娟總能妥善解決。

村裡曾有一戶村民,老宅拆遷後留下一小塊自留地。這塊自留地是相鄰商鋪的必經通道,商戶經常將貨物堆放在此。看到自傢地上堆滿他人貨物,該村民氣憤不已,與商戶討說法,矛盾不斷升級。林素娟得知後,第一時間上門調解。

“你這自留地,既不能種菜,也不能建房,不如租給商戶,還能增加收入補貼傢用。”林素娟耐心勸說村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並與商戶積極溝通。最終,雙方簽訂租地協議,握手言和。

她有自己的工作法

2024年,深知矛盾化解對基層治理重要性的林素娟主動申請,來到區綜治中心擔任人民調解員,繼續發揮餘熱。

林素娟說,化解矛盾的關鍵在於傾聽。隻有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聽懂當事人的訴求,才能有效解決問題。“很多矛盾雙方其實都是為瞭爭一口氣,讓他們把委屈傾訴出來,安撫好情緒,矛盾就化解瞭一半。”林素娟有自己的一套“工作法”。

去年,有一對左鄰右舍來到區綜治中心。兩戶村民共用一條鄉道,左戶東外墻上,安裝著下水管,右戶認為,水管下水,會沖到巷道口自留地上種的菜,要求左戶拆水管。雙方互不相讓,引發矛盾。

林素娟聽完雙方陳述,看出矛盾根源在於雙方都在賭氣。她提出建議:“其實不用拆水管,在水管落水處挖個小陰溝,或者在菜地前挖個小水槽,問題不就解決瞭?沒必要一直吵!”雙方覺得有理,矛盾就此化解。

她為和諧作貢獻

老人贍養、孩子撫養、夫妻離婚、鄰裡矛盾、工人欠薪…… 在區綜治中心工作一年多來,林素娟接待瞭200多名咨詢群眾,提出諸多矛盾解決方案,成功化解近20件矛盾糾紛,其中不乏老大難問題,為社會和諧穩定作出積極貢獻。

村民A和B是左右鄰居。A長期在外務工,B翻修房子時占用瞭雙方共用的巷道。多年後,A返鄉準備翻修房子,遭到B反對,B要求A縮回去兩米,空出巷道。雙方矛盾就此產生,並且持續瞭10多年。

林素娟參與調解後,從情理法角度與雙方溝通。她指出,B翻修房子時占用巷道,侵犯瞭A的權益,既不合法也不合情。“鄰裡好,賽金寶!鄰裡之間要互相包容!”經過林素娟耐心調解,B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隨後,她又安撫A的情緒。最終,A順利翻新房子,鄰裡間多年的矛盾得以化解。

林素娟說,在社區工作時,她就把村民當作傢人,把村民的矛盾當作自己的矛盾,用心用情化解每一個糾紛。如今,作為人民調解員,她依舊把每一位當事人當作傢人,耐心細致熱情地接待、安撫每一位當事人,進而化解矛盾。“每次看到雙方握手言和,我就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來源:江都融媒

作者:通訊員 徐新民 茅菲 記者 王誠

編輯:黃聲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