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3日凌晨,以色列對伊朗發起瞭大規偷襲,致使大規模傷亡,為瞭防止沖突進一步升級,中方立馬與雙方進行通話,但雙方之間的沖突並沒有得到解決。
伴隨著中東局勢不斷加劇,國際社會也愈發憂心,6月18日,中國分別與埃及外長、阿曼外交大臣進行瞭通話,在這兩通電話中,中國外長的措辭發生瞭明顯的變化。

中方始終在為維持中東局勢的穩定付出外交努力,但是同為大國,特朗普卻是舉棋不定,對外言論也是模糊不清,讓全球都為此捏瞭一把汗。

2025年6月13日凌晨,以色列對伊朗關鍵核設施與軍事目標發動瞭大規模空襲,造成嚴重人員傷亡。

中國外交迅速啟動,6月14日,中國外長王毅分別與伊朗和以色列外長薩爾進行通話,此時的表述雖有批評,但仍以“敦促”對話為主,強調和平解決的路徑,然而,戰火並未因外交通話而止息。
以色列突襲之後,伊朗迅速以彈道導彈和無人機群展開對等反擊,之後雙方你來我往的打擊迅速升級,地區局勢急劇惡化,滑向全面沖突邊緣。

當沖突烈度持續攀升之時,中方外交節奏也陡然加快。
6月18日,王毅一天之內應約同埃及外長阿卜杜勒阿提、阿曼外交大臣巴德爾展開通話。此時中方立場發生明顯變化。
王毅明確點名以色列,“違反”“侵害”“破壞”等一系列詞語表達瞭對以色列行徑的強烈反對,並首次公開支持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傢外長聯合聲明中對以色列襲擊“違反國際法”的譴責。

相較於之前,措辭也從“敦促”轉向更急切的“再次呼籲沖突當事方尤其是以色列……立即實現停火”,同時警告“不能坐視地區局勢墜入未知的深淵”,並明確表示願與埃及、阿曼及地區國傢在聯合國等多邊平臺“加強溝通協調,全力勸和促談”。
短短四天,中東局勢進一步加劇,中方的措辭也更加緊迫,從表達原則立場到點名批評、強力呼籲停火並尋求聯合行動,應對策略明顯升級,這一軌跡深刻反映瞭北京對伊以沖突急劇惡化、和平窗口急速收窄的深度憂慮和緊迫感。


各國外交官的電話熱線此起彼伏,以色列與伊朗在戰場上的較量已陷入殘酷的、不斷升級的惡性循環,每一輪報復都成為下一輪更猛烈打擊的導火索。
以色列將打擊范圍擴大到伊朗首都德黑蘭的梅赫拉巴德國際機場,甚至猛烈空襲伊斯法罕核設施,伊朗也開始在白天對以色列發動導彈襲擊,目標甚至包括以總理內塔尼亞胡的住所。

截至6月15日夜間,以色列襲擊已致伊朗224人死亡,1200多人受傷,而伊朗的報復性襲擊在以色列造成的死亡人數也上升至16人,到18日,路透社援引數據稱伊朗死亡人數已超450人,以色列死亡24人。
與此同時,雙方皆把對方的經濟命脈與戰略能力視作打擊重點。以色列持續轟炸伊朗的石油、天然氣設施、核設施及導彈研發制造基地,18日更將重點放在德黑蘭,聲稱襲擊瞭“一處對伊朗政權鈾濃縮活動至關重要”的離心機制造基地,直指伊朗核能力的根基。

伊朗的反擊同樣精準有力,對以色列重要港口城市海法的發電站和煉油廠實施瞭成功打擊,直接影響以方能源供應和經濟運行。
而沖突對民生與全球的影響也開始顯現,伊朗被迫延長關閉領空時間,國內航班大面積暫停。德黑蘭大批居民因轟炸被迫撤離,伊朗被曝正考慮暗中威脅霍爾木茲海峽航運以打擊全球石油市場,並實施臨時互聯網管制。

這場沖突早已超越最初的戰術報復層面,演變為針對對方國傢生存能力、戰略威懾力及民生基礎的系統性、高強度打擊。雙方領導層均誓言將采取“更果斷、更嚴厲”的行動,報復持續加速,通過外交途徑按下暫停鍵的難度與日俱增,和平窗口正急速收窄。

中東戰火紛飛之際,中國立場明確,手握關鍵力量的特朗普卻舉棋不定,一番模糊的言論讓全球更加憂心忡忡。

特朗普可以說是將“戰略模糊”發揮到瞭極致,他反復在公開場合強調“沒人知道我會做什麼”,聲稱自己偏愛“在截止日期前一秒做出最終決定”,讓重大決策充滿懸念。
當記者直接追問是否已決定打擊伊朗核設施時,他的回答模棱兩可:“我可能會這麼做,也可能不會。”這種刻意模糊的戰術如同大擺迷魂陣,讓盟友和對手難判美國真實意圖,還極大增加誤判風險。

而且特朗普的言論也是左右互搏,他一邊向外界釋放信號,聲稱伊朗官員“希望來華盛頓會談”,似乎為外交解決留下一線縫隙,但緊接著又斷言現在進行此類談判“有點晚瞭”,堵死對話之路。
他堅持要求伊朗“無條件投降”,並將此作為任何談判的前提,態度異常強硬,甚至多次提到伊朗政權更迭,這種言論無疑是對伊朗現政權的直接挑戰和羞辱,極大刺激瞭德黑蘭的神經,伊朗明確表示瞭拒絕。

與此同時,美軍也在持續向中東增兵,盡管五角大樓稱此舉為“防禦”,但無疑為可能的打擊行動鋪路。《華爾街日報》更爆料,特朗普已批準對伊朗的攻擊計劃,隻是暫時沒下令,試圖以此極限施壓,逼迫德黑蘭在核問題上徹底讓步。
其飄忽不定的態度和充滿沖突的信號,非但沒有有效威懾伊朗或清晰支持以色列,反而像在玩火,讓全世界都為這場可能失控的危機捏一把汗,戰爭的風險並未因他的模糊而降低,反而在積聚。


短短數日,中東局勢急轉直下,遠超外界預料,伊以雙方的持續報復正在將整個中東地區拖向戰爭深淵,沖突的外溢風險清晰可見。中國積極推動雙方停火和談。王毅外長通話中的措辭變化顯著,深刻傳遞出北京對局勢失控的深切憂慮,以及加大外交幹預力度的決心。
不過當前局勢最大的不確定性,依然來自手握關鍵軍事力量且立場舉足輕重的美國,特朗普模棱兩可的話語和自相矛盾的信號,非但沒有清晰傳遞戰略意圖、穩定局勢,反而極大地增加瞭戰略誤判的風險。
特朗普最終會落子何方?這個問題的答案,將不僅決定以色列與伊朗沖突的走向,更將深刻影響整個中東乃至全球的安全格局。

到底會不會對伊朗動武?特朗普讓全世界都在猜——觀察者網2025-06-19 08:27
王毅同以色列外長薩爾通電話——新華社2025-06-14 23:10
王毅分別同埃及外長、阿曼外交大臣通電話——上觀新聞2025-06-19
外交部:對以色列有特殊影響的國傢尤應發揮建設性作用——央視新聞2025-06-18 17:21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