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積食內熱不長個一網打盡,老祖宗傳下來的方子賽過人參湯!

基本上,孩子出現這樣那樣的小毛病,都和飲食不當、脾胃虛弱有關系。表面上是看大便幹、胃口差、咳嗽.....但究其根本,還是因為脾胃太弱瞭。

如果脾虛,運化不瞭食物引起積食,積久化熱,熱邪一方面灼傷脾胃津液導致大便幹結、口幹口臭;另一方面會反過來抑制脾胃陽氣,形成“越熱越虛,越虛越積”的惡性循環。

一碗白蘿卜,消積、健脾雙管齊下

《本草綱目》記載白蘿卜 “消谷食,化痰癖”,還有清熱生津的作用,清熱而不苦寒”,既能清胃腸鬱熱,又不會損傷脾胃陽氣,性質平和,適合兒童體質。

白蘿卜+炒麥芽

準備白蘿卜50g 和炒麥芽10g,煮水喝,麥芽能 “消化米食”,兩者搭配對淀粉類積食效果更好。

白蘿卜+山楂幹

準備白蘿卜50g、山楂幹5g,化解肉食積滯,山楂破肉食積滯,白蘿卜通氣,兩者搭配化解肉食積滯。

白蘿卜+茯苓

準備白蘿卜50g、茯苓10g煮水,茯苓健脾利濕,可防止積食生濕化熱。

若孩子反復積食、脾胃虛弱,食療方作用就比較有限瞭,要找專業醫師辨證論治。

"孩子前天吃瞭一堆炸雞薯條,當晚就發高燒到 38.7℃,退燒藥吃瞭又燒起來!肚子脹得硬邦邦,一碰就喊疼,嘴裡臭氣熏天,嗓子也疼得厲害,三天都沒拉過大便瞭!"

仔細一看,孩子小臉通紅,煩躁不安,一直喊著口渴想喝水,小便又黃又少。再看舌苔,黃得發膩,舌頭尖上密密麻麻都是紅刺;一摸脈,跳得又快又有力,肚子上脘部鼓脹拒按。經過仔細辨證是食積化熱證。

孩子吃太多炸雞薯條,脾胃消化不動,食物堆在肚子裡,越積越熱。熱往上沖,所以發燒、嗓子疼;胃氣往上頂,就會打嗝、口臭;熱往下堵著,大便自然不通。舌苔黃膩、脈搏滑數,都是身體裡有熱有積食。

調理思路

根據孩子的情況,調理要以通腑瀉熱,消食導滯的思路來。

於是開方:炒萊菔子、焦山楂、焦神曲、連翹、黃芩、枳實、厚樸、甘草等。(辨證論治,一人一方)

搭配:健脾和胃膏

3日後復診,傢長表示,服葯當天就排便瞭,體溫退到36.8,現在腹脹減輕,咽痛緩解。查體舌質紅,苔薄黃,脈滑。調整處方,健脾和胃,鞏固善後。

一個療程後,孩子癥狀緩解,食欲正常。囑咐節制飲食,避免油膩生冷,後續用健脾和胃膏調理脾胃,以防復發。

#育兒##長高##脾胃虛弱##兒童長高##積食##生長發育##脾胃##中醫怎麼養脾胃##孩子長高##兒童長高建議##兒童長高##長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