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是夏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是北半球白晝最長的一天,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夏至不僅是重要的節氣,更蘊含著深厚的養生智慧。
自古以來,民間就有“夏至三庚入伏”的說法,這個時節正是調養身體、為即將到來的三伏天做準備的關鍵時期。
老話說“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夏至時節養生的要義在於“補夏”。
據傳,早在漢代就有夏至食補的記載,歷代養生傢都強調此時要順應天時,選擇合適的食材來調理身體。
江南地區有“夏至吃瞭圓糊醮,踩得石頭咕咕叫”的民諺,而北方則流傳著“冬至餃子夏至面”的習俗,可見各地雖有不同,但都體現瞭順時而食的古老智慧,馬上就要到夏至瞭,老傳統的“補夏”的習俗,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吃夏至蛋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雞蛋歷來被視為生命力的象征,夏至吃蛋更有“立蛋不倒,身體不垮”的美好寓意。
這個時節的雞蛋營養最為豐富,蛋白質含量高,正是補充體力的好時候。
做法:
1、雞蛋洗凈放入鍋中,加水沒過雞蛋表面;
2、大火煮開後轉中火煮8分鐘,撈出過冷水;
3、輕輕敲破蛋殼,不要完全剝落;
4、鍋中重新加水,放入茶葉、八角、桂皮煮開;
5、加入生抽、老抽調色,放鹽調味,將敲破的雞蛋放入,小火煮15分鐘即可。
吃時令鴨肉
老話說“大暑老鴨勝補藥”,其實夏至開始就該吃鴨瞭,鴨肉性涼,有滋陰清熱的功效,最適合夏季燥熱時節食用。
這個季節的鴨子肉質最為鮮嫩,脂肪適中,正是品嘗的好時候,與其他肉類相比,鴨肉更適合夏天,既能補充營養又不會上火。
做法:
1、鴨肉剁塊,冷水下鍋焯水去腥;冬瓜去皮切塊,薏米提前浸泡2小時;
2、砂鍋加水,放入鴨肉、薏米、生薑片,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燉1小時;
3、加入冬瓜塊繼續燉20分鐘,最後調味即可。
吃脆嫩萵筍
在夏季時令蔬菜中,萵筍可謂是當季之王,萵筍有“千金菜”的美譽,寓意珍貴如金。
這個時節的萵筍水分充足,口感脆嫩,正是享用的最佳時機,萵筍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能清熱利尿,特別適合夏天食用。
做法:
1、萵筍去皮切絲,胡蘿卜切絲,萵筍絲用鹽醃制5分鐘,擠去多餘水分;
2、胡蘿卜絲焯水30秒撈出,將萵筍絲和胡蘿卜絲混合;
3、加入蒜蓉、生抽、香醋、香油,拌勻醃制10分鐘即可食用。
吃清香蓮藕
蓮藕素有“水中人參”之稱,在夏至時節食用有特殊意義,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寓意品格高潔,而蓮藕“藕斷絲連”更象征著情誼深厚。
這個時節的蓮藕最為脆嫩,水分飽滿,正是一年中最好的品嘗時機,蓮藕生食清熱,熟食健脾,無論怎樣烹制都營養豐富。
做法:
1、排骨洗凈焯水,蓮藕去皮切段;
2、砂鍋加水,放入排骨和生薑,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燉40分鐘;
3、加入蓮藕段和紅棗繼續燉30分鐘,最後用鹽調味即可。
吃滋補鱔魚
民間有“小暑黃鱔賽人參”的說法,其實夏至過後就可以開始享用鱔魚瞭,鱔魚有“水中軟黃金”的美譽,營養價值極高。
這個季節的鱔魚肉質最為肥美,蛋白質含量豐富,正是滋補身體的好時候,鱔魚性溫,能補氣養血,特別適合體虛者食用。
做法:
1、鱔魚處理幹凈切段,韭黃洗凈切段;
2、熱鍋下油,爆香薑絲和蒜片,下鱔魚段大火炒至變色;
3、烹入料酒,加生抽、老抽炒勻,加少量水燜煮5分鐘,最後下韭黃炒勻即可。
吃酸甜楊梅
楊梅被譽為“初夏第一果”,在夏至前後正是成熟的好時節,楊梅有“望梅止渴”的典故,更有“一顆楊梅三把火”的說法,意思是楊梅能生津開胃,消除夏日困倦。
這個時節的楊梅色澤鮮艷,汁水豐富,正是一年中最好的品嘗時機,楊梅富含維生素C和有機酸,能促進消化,增進食欲。
做法:
1、楊梅用鹽水浸泡10分鐘,洗凈瀝幹;
2、鍋中放入楊梅,不加水用小火慢煮,楊梅出汁後加入冰糖調味;
3、繼續煮10分鐘至濃稠狀,關火後加入幾滴檸檬汁,晾涼後裝瓶保存。
夏至將至,這6樣時令美食各有千秋,既能滿足味蕾,又能滋養身體,按照老傳統的“補夏”之道,選擇應季而食,不僅順應瞭自然規律,更體現瞭我們祖先的智慧。
願大傢都能在這個夏至,品嘗到這些美味,健康平安地迎接即將到來的三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