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傢長都希望孩子能發展點特長,畢竟好的愛好和特長往往能讓孩子受益終生。
但有一些愛好聽著風光,可普通傢庭真要往裡砸錢,那可真吃不消。
今天咱們就老老實實說說,哪些愛好看著挺好但費錢得很,普通人傢得掂量著來。

鋼琴、小提琴這類高端樂器,表面看能培養藝術氣質,實際投入遠超想象。
學這些可不是買把琴就完事瞭。
上課按小時算錢,好點的老師一節課四五百是常事。
算下來,一周上兩次課,一個月下來工資大半就出去瞭。
買琴更是大開銷,一架鋼琴隨隨便便兩三萬,稍微像點樣的就要五六萬。
往後隔段時間還得調音維護,沒完沒瞭地花錢。

而且孩子興趣容易起也容易變,十之八九的孩子學上兩年就堅持不住瞭。
到時候傢裡最貴的就是那架蒙著灰的琴。
孩子真要對樂器感興趣,倒不如先試試電子琴、手風琴這些花錢不多的樂器,真能堅持三年五年再換也不遲。

常聽到別傢孩子學馬術打高爾夫,看著是氣派,落到咱口袋上就是為難。
騎次馬得花八百塊,一買就是十節課起步。
這還沒算全套裝備的錢,頭盔、馬靴、護具買下來又是幾千塊。
高爾夫球桿更嚇人,一支球桿能頂普通傢庭一個月菜錢。

再說這類運動場地也少,多數城市連正經練習場都沒有。
傢長帶著孩子奔波上課,油費時間也都搭進去。
這些運動學瞭實際用處有限,不走專業路線基本白花錢。
與其這樣,不如帶孩子在小區打打籃球、周末爬爬山,既活動筋骨又不用掏空錢包。

孩子被遊戲迷住就嚷著要當職業選手,說能年薪百萬。
這種夢聽聽就好,千萬別當真。
真要去打比賽,設備就得大改造:專業電腦、電競椅、高速網絡,整套下來沒三四萬打不住。

更實際的問題是這條道太擠。當專業選手每天要訓練十幾個小時,全國幾十萬人在搶,最後能出頭的就那麼幾十個。
多少孩子以打比賽為由,學業都荒廢瞭,最後遊戲打不出名堂,書也讀不進,真是兩頭落空。
孩子真有興趣,不如告訴他先把書念好,成年後再考慮電競不遲。

下象棋圍棋本來是好事,但要走專業路線就費錢瞭。
普通興趣班還能承受,但要往上沖段位就得找名師。
好老師的課貴,上一節課可能就要上千塊。

要是出去打比賽就更花錢:去外地的交通住宿,報名費參賽費,一年隨隨便便幾萬就沒瞭。
最發愁的是將來出路窄,除非是全國前幾名,否則連養活自己都困難。
不如把下棋當成磨煉腦子的愛好,該上學上學,該工作工作,不耽誤正經事。

小女孩看動畫片迷上芭蕾,小男孩追體育比賽想學花樣滑冰,這都是正常現象,但要當真送去訓練可不得瞭。
專業培訓機構收費貴,一年學費至少兩三萬。
芭蕾舞鞋看著小巧玲瓏,實則是消耗品,跳得勤的一星期就得換一雙。
花滑的冰鞋更嚇人,質量好點的要六七千塊一雙,孩子腳長得快,過兩年又得換。

最讓人擔心的是傷身體。芭蕾總踮腳尖容易傷腳,花滑的跳躍旋轉傷膝蓋,練得狠瞭反倒害瞭孩子。
不如讓孩子學學街舞、啦啦操這些安全性高,報個班一年才幾千塊,傢長孩子都沒負擔。

說瞭這麼多費錢的愛好,不是叫孩子什麼興趣班都不報。
普通人傢找點合適孩子的活動很重要。
挑愛好要把握幾個原則:
頭一條是控制花銷別硬撐。
孩子想學樂器可以先用電子琴試半年,真能堅持再考慮鋼琴。
運動類先從跳繩、遊泳這類基礎項目開始,既鍛煉身體又省錢。
第二條是別被考級比賽牽著走。
下棋非要打段位,跳舞一定考證書,這些虛名花費多效果小。
第三條是重在日常堅持。
每天放學畫半小時畫,周末背首古詩,長久下來比什麼都強。
最後一條最實在:帶孩子逛公園認識花草,在傢幫忙擇菜洗碗,生活裡的本事比什麼都管用。

說到底,教育孩子不是比誰花錢多。傢裡有金山銀山另當別論,普通人傢得量力而行。
那架蒙灰的鋼琴,那沓沒用的證書,遠不如孩子發自內心的笑容實在。
咱們實實在在給孩子打基礎,比追那些虛浮的光環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