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六月,榮成市虎山鎮東莊村宛如被打翻的調色盤,近三十畝百合花田迎來盛放時節。橘黃花瓣裹著晨曦舒展,似千萬支燃燒的小喇叭,將金色流光鋪滿原野,馥鬱芬芳隨風流淌,浸潤著每一寸土地。這片承載著希望的百合園,正以“美麗經濟”為墨,於鄉村振興的卷軸上,揮毫潑墨書寫助農增收、文旅融合的華彩篇章。
破土:一粒種球的蝶變之路。二十多年前,東莊村村民宋英弟偶然種下一粒甜百合種子,誰也沒想到,這粒小小的種子竟開啟瞭村莊產業發展的新征程。憑借適宜的氣候與土壤條件,加上悉心鉆研學習,不斷進行技術更新,百合花種植從幾壟地逐步拓展為近三十畝的金色花海,成為瞭威海最早的百合采摘園,書寫下從“零星種植”到“產業發展”的生動實踐。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宋英弟意識到,百合花不僅是美麗的觀賞花卉,還有極高的食用營養價值,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能。此後,百合園充分發揮甜百合“花藥食同源”的特性,探索出一條產業化發展道路,化身匠心巧匠,將盛開的百合花制成清香四溢的花茶,泡一盞,便能飲盡山野的清甜;巧手包出的百合餃子,皮薄餡鮮,咬一口,滿是自然的饋贈;還有更多衍生產品不斷湧現……從田間種植到精深加工,從鮮花銷售到美食開發,不斷延伸的產業鏈條,如同蓬勃生長的藤蔓,讓百合產業迸發出強大的經濟活力。

綻放:美麗花海的富民詩篇。每逢花期,東莊村的百合園就變身網紅打卡地,吸引著濟南、青島等地的遊客紛至沓來,平均每天接待遊客500餘人。遊客們穿梭在花海間,賞花拍照,感受田園風光的美好。這片絢麗花海不僅是遊客心中的田園勝景,更成為帶動周邊村民增收致富的“金色引擎”,奏響鄉村振興的鏗鏘樂章。在產業發展鏈條上,百合園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每到采摘旺季,百合園主動對接周邊村莊,吸納周邊村莊婦女參與百合采摘、花茶炒制、特色美食制作等工作,人均日收入達120元。這一舉措既破解瞭用工難題,更為農村剩餘勞動力搭建起傢門口的就業平臺。除此之外,每當遊客到來,百合園總會提前謀劃,組織村民在種植園門口售賣自傢種植農副產品。“以前這些農產品隻能自己吃或者拿到鎮上賣,現在遊客直接到傢門口來買,收入增加瞭不少。”一位村民笑著說道。據統計,百合花期期間,村民們通過售賣農產品,每天能有幾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的額外收入,真正實現瞭傢門口就業增收。從田間到舌尖,從勞作到收益,百合園以“一花”帶動“百業”,讓周邊村民共享“美麗經濟”發展紅利。這朵綻放在鄉間的“致富花”,正以蓬勃的生命力,繪就產業興旺、農民富足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留香:農旅融合的芬芳新章。百合園不僅是產業振興的“金色引擎”,更成為農旅融合發展的鮮活樣板。百合園通過立足百合花“花藥食同源”特色,深耕“美麗經濟”,創新推出“賞花+體驗+消費”一體化文旅模式,讓田園風光與人文體驗深度交融,繪就鄉村振興的多彩畫卷。村民們利用百合花開發特色農傢餐飲,推出的百合餃子、百合糕點等美食深受遊客喜愛。此外,村裡還圍繞百合花打造“觀采百合,農傢茶食”的體驗式消費場景,遊客不僅能賞花,還能參與百合花采摘,親手制作百合花茶,沉浸式感受田園生活的樂趣。如今,百合園與周邊蔥鬱的孤山、碧波微瀾的東莊水庫相互映襯,構成“山水花田”的絕美生態畫卷。遊客們置身其中,頭頂藍天,沐浴驕陽,聆聽鳥歌,看百合花在微風中搖曳生姿,既可沉醉於自然美景,又能深度體驗農事活動,感受鄉村生活的寧靜與美好。這種“景中有業、業中有景”的發展模式,不僅讓鄉村顏值與氣質兼具,更催生出“美麗經濟”新動能。從一朵花到一條產業鏈,從一處景到一種生活方式,東莊村以農旅融合為筆,以百合產業為墨,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書寫著芬芳四溢的新篇章,為推動“美麗資源”向“美麗經濟”轉化提供瞭生動范例。

東莊村的百合花產業,是“美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它以花為媒,將農業種植、農產品加工與鄉村旅遊有機結合,走出瞭一條農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未來,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這片美麗的百合花田必將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為鄉村振興註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讓東莊村的村民們在致富路上越走越穩、越走越寬。
供稿:李彥葦 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