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ID.2 R高性能版:400馬力三電機配置,性能超越高爾夫R

據最新報道,大眾正考慮打造 ID.2 R 高性能版,若計劃落地,這款純電動小鋼炮將搭載三電機系統,輸出功率可達 400 馬力(298 千瓦),輕松超越 2025 款高爾夫 R 的 328 馬力(245 千瓦)。據《Autocar》稱,大眾正研究輪轂電機的扭矩矢量潛力,ID.2 R 可能采用前軸單電機 + 後軸雙輪轂電機的佈局,形成全輪驅動系統。

這套動力組合不僅追求高功率,更註重操控表現。預測性扭矩分配、基於制動的偏航控制和動態駕駛模式,將賦予其超越傳統鋼炮的彎道性能。盡管項目尚未正式批準,但從技術儲備看,前軸可沿用 ID.2 GTI 的電機,後軸雙輪轂電機則能實現獨立扭矩分配,這正是大眾對 "電動性能" 的全新詮釋。

若 400 馬力版本成真,ID.2 R 的 0-100km/h 加速有望進入 3 秒區間,直接叫板保時捷 718 等跑車。與傳統燃油鋼炮不同,三電機佈局能實現更精準的扭矩控制 —— 過彎時內側後輪可主動制動,外側後輪增加扭矩,這種 "電子差速" 效果比機械限滑差速器更高效。

外觀方面預計延續 ID.2all 概念車的運動風格,但會加入專屬 R 系列元素:熏黑大燈、空氣動力學套件及大尺寸輪轂。內飾可能配備桶形座椅與運動方向盤,而底盤系統或升級為可調式懸架,兼顧賽道激烈駕駛與日常通勤。

諜照顯示,ID.2 量產原型車近期在阿爾卑斯山區進行高強度測試。偽裝車雖套著 Polo 外殼,但車身比例已暴露其電動車特征:短前懸、長軸距。量產版前臉放棄概念車的封閉式格柵,配備瞭傳統的前大燈和頂部的日間行車燈,增加引擎蓋高度以適應碰撞法規,前保險杠加入更大尺寸的進氣口與垂直導流槽。

側面輪廓與概念車幾乎一致,但車門下部的設計略顯保守。此外,車輛還配備瞭更大的側視鏡和經過改進的尾部設計。

作為 R 系列的高性能版本,ID.2 R 預計將配備獨特的內飾和外觀設計,以及更具運動感的駕駛體驗。

基於 MEB Entry 平臺打造的 ID.2,量產版軸距與高爾夫接近,但車身更緊湊。基礎版預計搭載 223 馬力電機,續航 450 公裡(WLTP),起售價低於 2.5 萬歐元(約 20.5 萬人民幣)。而高性能 ID.2 R 若推出,價格可能突破 4 萬歐元(約 33萬人民幣),直接對標奧迪 S3 等高端鋼炮。

ID.2 R 將與高爾夫 R 競爭,目標是提供一款性能更強、操控更佳的電動掀背車。大眾聲稱,ID.2 將“像高爾夫一樣寬敞,像 Polo 一樣實惠”。

ID.2 R 預計將在2026年推出,稍晚於 ID.2 的標準版本。大眾此前計劃在2025年推出 ID.2all,但由於種種原因,發佈時間推遲到瞭2026年。

大眾的三電機方案與特斯拉 Model 3 Performance 的雙電機佈局形成技術分化:前者通過輪轂電機實現更精準的扭矩矢量控制,後者依賴前後軸電機功率分配。這種技術路線的差異,本質是傳統車企對 "駕駛樂趣" 的堅持 —— 即便電動化,也要通過機械硬件(而非單純軟件模擬)重現燃油鋼炮的操控質感。

隨著 ID.2 R 的傳聞發酵,電動車市場的 “性能平民化” 趨勢愈發明顯。當 400 馬力動力總成下放到緊湊級車型,傳統 2.0T 鋼炮的生存空間正被擠壓。而大眾能否用三電機技術重新定義 "小鋼炮",或許要等 2026 年 ID.2 量產版上市後,才能揭曉答案。

諜照來自:SHProsh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