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潘玉良的傳奇人生嗎!

潘玉良之一生,恰似一幅波瀾壯闊之畫卷,滿溢傳奇風姿,其生平大略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早年困厄

光緒二十一年五月初三(1895 年 6 月 14 日),潘玉良降生於江蘇揚州。此城雖富江南靈秀之氣,卻未能給予她安穩童年。一歲時,生父溘然長逝,傢道初陷陰霾;兩歲之際,胞姐亦離她而去,悲傷再添幾分;八歲那年,慈母也因病魔纏身,撒手人寰。自此,孤苦無依之她,被狠心舅父賣至安徽蕪湖青樓,淪為賣唱歌伎。彼時,她不過是風雨中飄零之弱雛,命運的驚濤駭浪將她無情卷入這聲色之地。

1913 年,命運之輪悄然轉動。她邂逅時任安徽蕪湖海關監督的潘贊化,潘贊化聽聞她淒慘身世,不禁心生悲憫。在陳獨秀見證下,潘贊化替她贖身,二人於上海結為連理。潘玉良遂成為潘贊化二夫人,並隨夫姓潘,開啟人生新篇章。

藝術初萌

婚後,潘贊化傾心教導潘玉良識字明理,以深厚文學藝術底蘊,如春風化雨般滋養她心靈。1917 年,潘玉良得遇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洪野教授,自此踏上繪畫之路。1920 年,她憑借堅韌毅力與天賦才情,考入該校,得朱屺瞻、王濟遠、劉海粟等名師悉心指導,開啟西洋繪畫基礎訓練之門。於畫室之中,她如饑似渴汲取知識養分,每一筆每一劃皆傾註對藝術的熱愛與追求。

負笈歐陸

1921 年,早年辛酸過往遭人散播,潘玉良無奈從上海美專退學。然其志未減,考取法國裡昂中法大學,獲公費赴法研習繪畫之良機。在裡昂國立美術學校、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她如海綿吸水般吸收西方繪畫精髓;後又奔赴意大利羅馬皇傢美術學院深造,得德卡、達仰·西蒙、康洛瑪蒂等大師親授,油畫與雕塑技藝日臻精湛。於異國學府,她在藝術海洋中奮力遨遊,探索未知領域。

榮歸故土

1928 年,潘玉良自意大利羅馬皇傢美術學院學成歸國。於上海美術專門學校、南京國立中央大學等高校任教期間,她多次舉辦個人畫展,作品在國內外美術展覽會上大放異彩,成為中國女畫傢在日本舉辦展覽會第一人。同時,她大膽嘗試中國畫創作,巧妙將中國傳統線描藝術融入西畫,開辟獨特藝術路徑。

再赴歐陸

1937 年,為參加巴黎世界博覽會,潘玉良再次踏上赴法之旅,此後長居巴黎。在法期間,她當選中國留法藝術學會會長,積極投身抗日活動。其作品屢獲法國巴黎大學“多爾烈獎”等殊榮,還被法國電影公司攝入《蒙帕納斯人》。

暮年與歸塵

晚年潘玉良體弱多病,創作漸少。1977 年 6 月 13 日,病逝於法國巴黎。其遺物、遺作歷經波折終回故土,部分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及傢屬珍藏,絕大部分由安徽博物院收藏。潘玉良一生,在藝術長河中留下璀璨印記,其精神激勵無數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