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視網評】乘“南” 而啟,“博”繁榮新章

仲夏的滇池畔,南風輕拂,繁花如帆影搖曳。6月19日,第9屆中國—南亞博覽會暨第29屆中國昆明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在雲南昆明開幕,這場盛會在“團結協作共謀發展”的汽笛聲中啟碇。這曲激蕩在雲嶺大地的開放樂章,正以“南”得可貴的合作誠意,“博”采眾長的胸懷氣魄,為南亞東南亞區域經濟共同體揚起遠航的風帆。

(圖片來源:雲南發佈)

千帆競發,南博會“朋友圈”的航海圖越繪越廣。從區域性展會到輻射兩亞的國際經貿港灣,南博會的“航海日志”記錄著驚人的成長速度。當老撾的咖啡香混著緬甸的翡翠光澤飄進展館,當印度的軟件工程師與雲南的花農通過跨境電商平臺擊掌,這場盛會早已超越商品交易的范疇,成為區域合作的“航海燈塔”。

今年,有73個國傢、地區和國際組織參加,2500多傢企業參展,覆蓋全部南亞東南亞國傢,“一年更比一年火”的最佳註腳更加顯眼。從2013年首屆“南博會”“試水”到“遠航”蛻變,十二年八屆,南博會見證瞭中國與南亞東南亞國傢之間的友誼升溫,也不斷擴展“朋友圈”。“南博會”在南亞、RCEP成員國及歐、美、非等3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航海圖”上,標註出越來越多共贏的坐標。

(圖片來源:雲南發佈)

市場潮湧,南風裡的經貿藍海商機無限。滇池水面泛起的漣漪,正化作中國消費市場的澎湃浪潮。16個展館、16萬平方米展區,全面展示綠色能源、現代農業、醫療康養、文化旅遊等與南亞國傢經貿合作潛力較大的產業,南風帶來的不僅是滇池的水汽,更是14億多人口市場的消費熱潮。供需對接,雲南戰略發展機遇、政策優勢機遇和產業合作機遇的“化學反應”,必將吸引國內外企業廣泛關註雲南,帶動投資雲南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推動企業與地方“雙向奔赴、合作共贏”,共同在供應鏈深海裡共同捕撈的發展紅利。

海路貫通,“一帶一路”鋪就的合作航道。南博會,從來不是雲南的獨唱,而是全國乃至全球的合唱。在中老鐵路國際冷鏈專列的呼嘯聲中,南博會的合作基石愈發堅實。這條從昆明直達萬象的“鋼鐵絲路”,將泰國的榴蓮、柬埔寨的大米以“朝發夕至”的速度送到中國餐桌;中國的光伏組件、智能農機也通過這條動脈駛向東南亞市場……南博會早已成為“一帶一路”倡議在南亞東南亞的“航海補給站”。

(圖片來源:雲南發佈)

以中老鐵路為代表的“硬聯通”成效顯著,運輸網絡覆蓋國內31個省(區、市)和老撾、越南、泰國等19個國傢和地區,為湄公河五國提供“三免三便利”政策,包括1萬平方米免費保稅倉、市場采購貿易物流便利;中國給予多個南亞最不發達國傢100%稅目輸華產品零關稅待遇,幫助南亞國傢擴大對華出口和共享中國大市場機遇。雲南這片熱土必將“千帆共舞”,形成“你掌方向、我調帆索”的協作新格局。

揚帆未來,領航船的新航海計劃。站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二周年、RCEP生效二周年的新航線上,“南博會”正繪制更壯闊的合作藍圖。這場盛會如同裝備瞭智能導航系統的領航船,既在數字貿易、綠色經濟等新海域探索航道,同時通過“線下為主、線下線上融合”辦展模式,借力即將建成的昆明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賦能南亞、東南亞的跨境電商、跨境金融、跨境物流、跨境電競等數字經濟發展,為中小微企業打造“輕便快船”。特別是近年來,雲南積極打造中老鐵路“硬聯通”,推進區域互聯互通,打造中老鐵路沿線共享發展樣板;持續推出貿易、物流便利措施,全面推行瀾湄簽證,打造與周邊國傢開放發展樣板;有效實施“小而美”民生項目,打造沿邊睦鄰、安鄰、富鄰樣板。“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讓滇池之濱的這場盛會,成為引領區域經濟破浪前行的“旗艦”。

(圖片來源:雲南發佈)

南風起,雲帆揚。當南博會的航燈照亮滇池夜色,這片見證過古南方絲綢之路駝鈴悠揚的土地,正以開放為帆、以合作為槳,載著南亞東南亞各國的發展願景駛向深藍。在這片連接著印度洋與太平洋的經濟海域裡,“南博會”的巨輪正鳴響汽笛,乘“南”風破萬裡浪,共“博”一個海晏河清的繁榮新篇。

作者/特約網評員 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