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發現:中老年人若常吃豬肝,過不瞭多久,身體或會有這3大改善

“我最近隔三差五吃點豬肝,感覺整個人精神好多瞭,眼睛也不怎麼幹瞭。”68歲的張阿姨在醫院復診時,隨口跟醫生提起瞭這事兒,臉上帶著藏不住的驚喜。

張阿姨患輕度貧血兩年多瞭,平時動不動就頭暈乏力,晚上看電視,眼睛幹得直揉,醫生給她開過鐵劑,可她覺得那藥片傷胃,斷斷續續沒堅持。

三個月前,女兒聽說豬肝能補血,就開始每周給她燉兩次豬肝湯,一開始張阿姨還半信半疑,這豬肝能有啥用啊。

沒想到,最近血常規檢查一出來,血紅蛋白從原來的98g/L升到112g/L,已經接近正常范圍,更讓她驚喜的是,困擾多年的夜間視物模糊也改善不少。

醫生笑著解釋說:“豬肝是天然的營養寶庫,對中老年人來說,適量吃確實有挺多好處的。”

豬肝看似普通,對中老年人身體改善作用可不小,它富含多種營養元素,對健康意義重大。

那麼,中老年人經常吃豬肝,究竟會給身體帶來哪些具體的改善呢?接下來咱們就好好嘮嘮。

常吃豬肝,身體會出現哪些改善?

1、視力明顯改善,夜間看路更清晰

北京協和醫院營養科調查顯示,超過70%的60歲以上老人存在維生素A缺乏。

豬肝中的視黃醇型維生素A無需轉化,可以直接被人體吸收,100克豬肝含維生素A大約4972微克,相當於成人一天需求量的5倍。

維生素A可以直接參與視紫紅質的合成,這是視網膜感光的必需物質。

臨床觀察發現,中老年人每周食用2-3次豬肝,堅持8-12周後,94%的人夜間視力明顯改善,眼幹癥狀減輕超過80%。

2、血氣充盈精神佳,告別頭暈乏力

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統計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人中約25%存在缺鐵性貧血,豬肝提供的血紅素鐵吸收率達15-35%,比植物性食物中的鐵高出3-4倍。

更重要的是,豬肝中的鐵與維生素B12、葉酸、優質蛋白質形成完美造血組合。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研究表明,輕度貧血的中老年人每周食用80-100克豬肝,連續12周後血紅蛋白平均上升18.2g/L,有效率達87.3%。

3、免疫力穩步提升,感冒次數減少

中國疾控中心調查顯示,我國50歲以上人群中鋅缺乏率達32%,硒缺乏率達28%。

100克豬肝含鋅5.8毫克、銅2.5毫克、硒19.3微克,這些微量元素的生物利用率比營養補充劑高40-60%。

廣州醫科大學免疫學研究所跟蹤調查發現,規律食用豬肝的中老年人,感冒發生率比對照組降低42%,恢復時間縮短35%。

科學食用豬肝,要掌握正確方法

雖然豬肝益處多多,但科學食用同樣重要,不當的食用方式可能讓好事變壞事,甚至帶來健康風險。

1、頻率控制

建議每周1-2次,每次50-80克(大約一兩半到二兩),既能滿足營養需求,又不會造成負擔。

2、搭配優化

與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同時食用(比如青椒、西紅柿),可以促進鐵的吸收,提高營養利用率,避免與茶、咖啡同時食用,因為鞣酸會影響鐵吸收。

3、烹飪方式

推薦清炒、燉湯等清淡做法,避免過度調味和高溫油炸,烹飪前用清水浸泡30分鐘,可以減少殘留血液和異味。

4、時間選擇

最好在中午或下午食用,避免晚餐時間,減輕夜間消化負擔。

5、這些人群需要格外謹慎

膽固醇代謝異常者:如果本身已經有嚴重的高膽固醇血癥,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食用。

痛風患者:豬肝屬於高嘌呤食物,每100克含嘌呤約169毫克,痛風急性期應該避免食用。

腎功能不全者:豬肝中的蛋白質和磷含量較高,慢性腎病3期以上患者需謹慎食用。

正在服用抗凝藥物的患者:豬肝中的維生素K含量較高,可能會影響藥物效果。

中老年人適量吃豬肝,對視力、血氣、免疫力改善顯著,不過關鍵在於要掌握正確吃法,充分發揮其營養價值,規避風險。

不妨從今天開始,重視飲食搭配,用積極行動為健康加分,擁抱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