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傢預判:2025年車載Mini LED反超OLED

近日,在行傢說『2025 MLED商業化高峰論壇』上,多傢企業高管一針見血地指出瞭今年上半年Mini LED背光市場的新變化,並就Mini LED背光在汽車場景應用、POB vs COB上達成瞭明確的共識。

本篇聚焦車載顯示應用發展情況。行業共識認為,盡管此前Mini LED應用進展平緩,但綜合汽車智能化需求攀升、終端品牌采用增加、技術演進趨勢及企業戰略佈局等關鍵因素,其在車載場景的應用潛力日益凸顯,發展勢頭已現端倪。

甚至有行傢預判,Mini LED有望於2025年在車用場景的滲透率上開始超越OLED。

以下為各行傢觀點,略有刪減:

近年來消費品市場上OLED表現疲軟,促使面板廠商將更多資源轉向車載應用。根據分析,這一戰略調整將在2025年起顯現成效,預計2025年Mini LED車載應用出貨量將突破200萬臺,較2024年顯著提升。

當前市場仍以LCD和OLED為主導,然其產能格局差異顯著:全球LCD面板產線超150條,OLED產線僅約30條。這種懸殊導致反差:即OLED在大尺寸TV市場因成本高企而應用受限;但在中小尺寸領域,OLED憑借輕薄優勢更契合消費端對造型與輕量化的需求,呈增長趨勢。

由此可見,OLED在中小尺寸的優勢明顯,但大尺寸(如車載、TV)市場將是Mini LED實現高速增長的領域。

支撐這一趨勢的原因來自兩方面:一方面,LCD龐大的全球產能基礎(150餘條產線)雖需背光支持應用,但龐大的產能本身將有力推動下遊車載與消費電子背光(包含Mini LED)的發展;另一方面,隨著消費者對顯示性能要求的提升,Mini LED作為高端/高性能顯示方案,其增長具有必然性。

事實上,從行業頭部企業的技術路線選擇已可窺見趨勢:吉利、蔚來等品牌率先將15吋平臺化中控顯示升級為Mini LED方案;寶馬、奧迪等國際豪華車企的下一代車載顯示系統也明確以Mini LED為核心佈局。鑒於此,我們判斷Mini LED在車載顯示市場將於2025年起實現規模反超。

關於Mini LED在車載應用的發展趨勢,我認同諸位專傢的觀點。

從Mini LED與 OLED 的關鍵對比優勢來看,Mini LED在亮度及可靠性方案具備顯著優勢。當前車艙流行的木紋顯示等設計對高透過率和峰值亮度有嚴格要求,Mini LED 背光技術恰恰能有效彌補傳統方案的短板,因此在該類應用中具有先天優勢。至關安全的儀表盤顯示領域,OLED 目前尚無量產應用案例,這間接反映瞭其在長期可靠性與特定嚴苛環境適應性方面仍存挑戰。

在車載背光市場的現狀與挑戰,下遊對成本的高度敏感,使得現階段車載背光市場仍以傳統方案為主,高昂成本是Mini LED 滲透的核心阻力。同時市場節奏顯著加快導致開發周期急劇縮短,Mini LED 項目周期正從過去的一年多(立項至量產)壓縮至半年左右。這種近乎“消費電子級”的開發速度,對產業鏈的成本控制和研發響應能力提出瞭前所未有的嚴苛要求。

另外,我們觀察到,盡管存在對COB車規級可靠性的疑慮,但從采用 COB 藍光芯片 + QD 方案的車載背光方案來看,Mini LED 技術完全有能力滿足車規需求。如商用車 3.5 寸扶手屏背光等多個應用場景已開始采用 Mini LED 背光方案,證明其市場可塑性巨大。

我們認為,更具爆發潛力的是 Mini LED 在車燈及交互顯示領域的直顯應用。問界 M9 等車型已將 Mini LED 集成於貫穿式車燈,實現中國結、囍字等定制化圖案顯示。這昭示著 Mini LED COB/RGB 直顯技術在車燈、智能交互表面等場景擁有廣闊想象空間,是一個極具爆發潛力的增量市場。

Mini LED在車載顯示的應用正迎來市場規模擴張、 創新需求驅動、新興場景催化、滲透路徑拓展等多重增長動力。

1.市場規模擴張:汽車顯示屏的整體需求量和尺寸持續快速增長,為具備高亮度、高對比度等顯示優勢的Mini LED技術提供瞭巨大的增量空間。

2.創新需求驅動:消費者對車載顯示的創新訴求日益提升,超越傳統LCD的性能局限,推動包括Mini LED在內的高階顯示技術在車內的加速導入與應用升級。

3.新興場景催化:汽車智能化催生出更多顯示場景(如車外交互、車內沉浸式氛圍燈等),這些場景對顯示性能提出更高要求,將進一步加速Mini LED背光技術向更廣泛車載場景的滲透。

4. 滲透路徑拓展:受益於以上因素,Mini LED技術在車身(車內外)的多元化顯示場景中擁有廣闊滲透前景,其應用廣度和深度預計將持續擴大。

今年Mini LED的產業化進度雖相對平緩,但後續將呈加速滲透態勢。鑒於車載顯示、電視等應用具備較長的研發與導入周期,其放量必然存在滯後。

然而在關鍵性能指標上,如亮度、顯示效果(測試數據優於OLED)以及散熱表現,Mini LED已展現出顯著優勢。基於其綜合性能的領先性,未來市場格局將向該技術路線轉移。

解析車載顯示技術滲透邏輯,不應僅從光電行業視角出發。當前車載應用中Mini LED乃至整體顯示屏數量的激增,其核心驅動力並非技術方“準備就緒”,而是源於整車技術演進的深度需求:

1. 新能源汽車架構革新:為智能座艙與高階算力提供物理及電氣基礎。

2. 智能化升級:自動駕駛系統與車載算力提升,驅動信息交互量級倍增。

3. 多屏化趨勢:從早期單屏或少量屏幕,快速演進至十屏乃至數十屏配置。

這些變革顯著拓展瞭顯示空間應用場景,滿足瞭駕乘人員日益增長的多任務信息獲取需求。

回歸光電行業視角,Mini LED技術本身及產業化進程符合車規導入周期。未來2-3年其上車滲透將進入加速通道,現有項目儲備已顯著高於傳統車型新技術導入的平均節奏,凸顯出Mini LED應用的相對激進態勢。

當前導入Mini LED的15款車型數量雖較消費類產品有限,但汽車產品驗證周期長、條件嚴苛。因此,成功導入這15款車型系列本身,即證明Mini LED背光技術已通過包括ACQ認證及苛刻環境測試等車規級門檻。

伴隨新能源汽車智能座艙多屏化趨勢,車用Mini LED市場增長動能明確,前景可期。

對比而言,OLED雖通過迭代驅動技術以優化先天壽命問題,但其成本在車用領域劣勢明顯。一方面,嚴苛的車載使用環境仍對OLED構成挑戰;另一方面,Mini LED背光獲得全產業鏈大力投入,其成本競爭力增強趨勢明確。此外,OLED核心工藝及供應鏈高度集中,其價格優化空間相對有限。

綜上所述,除TV等消費類應用外,車載多屏顯示已成為驅動Mini LED背光市場增長的核心動力。

.......

更多信息請關註《2025 MLED消費與汽車應用調研白皮書》,該白皮書由行傢說Research協同東山精密、兆馳半導體、兆馳光元、瑞豐光電、國星光電、天電光電、凱格精機、盟拓智能、康美特、新益昌、智立方、晶科電子、拓普康、鴻利智匯等MLED頭部企業編寫。

共有10個章節,涵蓋2025年MLED產業發展背景與趨勢、關鍵技術路徑分析、經典案例及產品規格、產業發展分析、消費及車用頭部廠商策略、以及MLED產業供應鏈庫等多方面內容。目前該白皮書正在調研中,歡迎訂閱。

END

相關閱讀:

16位行傢共識:MLED確定性增長

行傢說Research:三大應用驅動LED顯示屏近1/4產值

您的點贊是我們進步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