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朋友在城市裡打拼瞭多年,就想著回農村去蓋一棟別墅。
但是自己對農村建房沒有什麼瞭解,對於一些建築術語也不是很懂,很有可能就會被施工隊作為“小白”給坑瞭。
所以今天小編專門去搜集整理瞭一些建築術語分享給大傢,讓您回傢建房不再擔心被坑。

條形基礎:當建築物的上部結構采用磚墻或石墻承重時,基礎通常沿墻身設置,形成條狀,這種基礎稱為條形基礎。農村中大部分磚混結構的房屋都采用條形基礎。

獨立基礎:當建築物的上部結構為框架結構或獨立柱時,基礎通常采用方形或矩形的單獨基礎,這種基礎稱為獨立基礎。因此,獨立基礎一般用於框架結構的房屋。

井格基礎:當框架結構處於地基條件較差的情況下,為瞭提高建築物的整體性,防止各柱子產生不均勻沉降,通常會將柱下基礎沿縱、橫方向連接起來,形成十字交叉的井格基礎。

筏板基礎:
當建築物的上部荷載較大,而地基的承載能力較弱時,簡單的條形基礎或井格基礎無法滿足地基變形的需求。
此時,通常會將墻或柱下基礎連成一片,使整個建築物的荷載承受在一塊整板上,這種滿堂式的板式基礎稱為筏板基礎,也稱為滿堂基礎。

樁基礎:當建築物的上部荷載較大,需要將荷載傳遞到深層較堅硬的地基中時,通常會使用樁基礎。

開間、進深:一般來說,我們把房間的主采光面稱為開間(面寬),與其垂直的稱為進深。
也可以根據房間門的朝向來確定開間和進深,房間進入方向的距離為進深,左右兩邊的距離為開間。

大放腳:也叫基礎大放腳,是一種把基礎底面做得比墻身寬,呈階梯狀逐級加寬的基礎形式,常常能在砌墻下的條形基礎上見到。

地梁:是一種圈起來呈現閉合特征,與構造柱共同組成抗震限裂體系,並減緩不均勻沉降帶來的負作用的一種基礎形式。

建築面積:一般來說,建築面積是住宅各層平面面積的總和。但是需要註意的是,露臺不算面積,陽臺隻能算一半的面積,施工預算時現澆屋面也隻能算一半的面積。

占地面積:占地面積就比較好算瞭,指的是建築物所占土地的投影面積,一般是指底層面積,小型建築物的話可以按照外墻中心線計算。

馬牙槎:是磚墻留槎處的一種砌築方法,常見於磚混結構中。是為瞭在澆築構造柱時使墻體與構造柱結合得更加牢固。

構造柱:是一種由鋼筋混凝土組合而成並與各層圈梁相連接的結構。能夠形成抗彎抗剪、防止房子倒塌的空間結構。

坡屋頂:又叫斜屋頂,是指排水坡度大於3%的屋頂。排水性能較好,在建築中應用廣泛。

平屋頂:由混凝土、石頭等組成的沒有坡度或者坡度較小的屋頂。一般是由結構層和防水層組成,結構簡單、節約材料、施工便利是它的主要特點。

層高:下層地板面或樓板面到上層樓板面之間的垂直距離,這就是一層房屋的實際高度。
就好比你站在房間裡,從腳下的地板到頭頂天花板的距離,這就是層高。

勒腳:位於墻體的最下部,緊貼地面,保護墻體免受地面水影響,防止墻面受到腐蝕破壞。

滴水線:房子外窗臺板下邊一般都會有一條凹形的線條,那是為瞭防止雨水沿板流到墻裡的設計,雨水在這條線外就會跌落,這個就是滴水線。

天溝:屋面排水的溝槽,屋面排水分有組織排水和無組織排水,有組織排水一般是把雨水集到天溝內再由雨水管排下,收集雨水的這條溝就被稱為天溝。

女兒墻:建築物屋頂外圍的墻,是處理屋面與外墻形狀的一種銜接方式。

山墻:建築物兩端的橫向外墻成為山墻。

剪力墻:剪力墻指在框架結構內增設的抵抗水平剪切力的墻體。因高層建築所要抵抗的水平剪力主要是地震引起,故剪力墻又稱抗震墻。

過梁:大門、窗戶上的承重梁就叫過梁,主要是用於承重頂端墻體工作壓力。

順磚、丁磚、眠磚、鬥磚:
順磚指磚的長度沿墻面;丁磚,指磚的寬度沿墻面;磚平砌叫眠磚;磚側立砌築叫鬥磚。

打夯:是指用工具將地基砸實的一種傳統建築方法。過去建房,人們會采用石頭等硬物對地基進行夯實。現在有瞭夯土機,效率就更高瞭。

怎麼樣?大傢學到這些建築術語瞭嗎?
關註本號,更多農村自建房戶型圖欣賞,還有建房小知識,一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