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陣趕上換季,有些孩子不是口臭便秘,就是咳嗽咽幹,把傢長操碎瞭心,也分不清這火到底咋清,怕用瞭苦寒的葯傷瞭孩子的脾胃。

傢長的做法是對的,中醫裡的 “火” 分臟腑,如果不找準根源滅火,火反而越燒越火。今天主要就說門診常見的兩種火:肺火和胃火。
中醫講 “胃火上炎、肺火外發”,表現的也不同:
胃火:口臭、牙齦腫痛、口渴、能吃不長肉、大便幹等。

麥冬有這清胃火、養胃陰的作用,可準備麥冬10克,沙參8克,粳米50克煮粥食用溫和不刺激,還能養護脾胃。
肺火:幹咳、痰黃黏稠,晨起眼屎多,咽喉腫痛等;
金銀花被譽為“清熱解毒第一花”,歸肺、心、胃經,可準備金銀花10克,薄荷葉3克,冰糖適量煮成湯,散肺火、利咽喉。
食療方僅作輔助,若孩子癥狀持續或加重,需及時找專業中醫辨證施治。
前陣子,有個傢長拽著孩子沖進診室,一進來就說:“成主任,我傢孩子一直比同齡人矮,平常吃飯不香,就愛吃薯片餅幹,正經飯吃兩口就推碗!”
孩子瘦的像個豆芽菜,耷拉著腦袋,小臉蠟黃,嘴唇幹巴巴的。經過仔細問診,還瞭解到,還有口臭、大便幹硬、晚上睡覺踢被子後腦勺汗濕枕頭,還總說嗓子幹、鼻子癢的情況。

孩子舌頭一伸,舌頭紅,舌苔黃厚膩;一搭脈,脈象細數,右關脈沉弱。經過仔細辨證,是脾失健運,濕熱內蘊兼胃腸積熱證。
孩子喜歡吃零食,損傷脾胃,脾失健運,吃進去的東西不消化,在肚子裡發酵生熱,往上冒就口臭鼻幹,往下堵就便秘,時間長瞭氣血供不上,當然長不高。
調理思路
根據孩子的情況,調理要以清熱化濕、健脾助運、兼潤肺津的思路來。
於是開方:麥冬、蒲公英、萊菔子、炒白術、茯苓、陳皮、太子參、山藥、甘草等。(辨證開方,一人一方)
搭配:健脾助長膏
麥冬、蒲公英、萊菔子清胃腸濕熱;炒白術、茯苓、陳皮健脾化濕;太子參、山藥潤肺生津;甘草調和諸葯。
調理一周,孩子口臭輕多瞭,大便的質地變軟,晚上睡覺他是瞭。再看他舌苔沒這麼黃厚瞭,根據情況調整方子搭配健脾助長膏又喝瞭一陣子。

前段時間孩子來復診的時候,身高增長2.5cm,體重增加1.5kg,體質也變強瞭,現在能吃能睡的,也不怎麼生病瞭!
#育兒##長高##脾胃虛弱##兒童長高##積食##鼻炎##生長發育##脾胃##中醫怎麼養脾胃##孩子長高##長高##兒童長高建議##積食內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