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張師傅可鬱悶壞瞭,就因為頭發這事兒,同樣的年紀,別人頭發還跟小夥子似的,他卻快成“地中海”瞭。前幾天同學聚會,大傢站一塊拍照,張師傅一看,老王頭發烏黑濃密,梳得那叫一個整齊;老趙頭發雖然花白,可密度一點沒減,還是那麼茂密。再瞅瞅自己,頭頂那塊頭皮都清晰可見瞭,張師傅心裡“咯噔”一下,別提多難受瞭,心裡直犯嘀咕:“我這生活習慣這麼好,咋還脫發呢?”張師傅實在想不通,專門去醫院做瞭個檢查,結果出來後,醫生說他這是遺傳性脫發,和生活習慣關系不大,張師傅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基因才是“幕後黑手”啊。那麼,到底是什麼決定瞭我們頭頂的“茂密指數”?為什麼同樣的年紀,有人頭發旺盛,有人卻“寸草不生”?咱們接著往下看。
01、為什麼有人容易脫發?要理解脫發的根本原因,我們得從“罪魁禍首”說起1、遺傳基因是最大“元兇”脫發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遺傳,關鍵在於一個叫AR的基因(雄激素受體基因)。這個基因一旦發生變異,就會對二氫睪酮(DHT)這種激素特別敏感,當DHT濃度升高時,毛囊會逐漸萎縮,頭發變得又細又軟,最終停止生長。有個有趣的發現:AR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來自母親這一邊,所以想知道自己會不會脫發,不是看爸爸的頭發,而是要看外公(媽媽的爸爸)的頭發狀況。2、激素水平變化是“推手”隨著年齡的增長,男性體內的DHT水平會逐漸升高,40歲以後比20歲時平均增加35%。這就解釋瞭為什麼有些人年輕時頭發茂密,中年後卻開始“禿頂”。3、甲狀腺功能異常甲狀腺激素參與毛囊的生長周期調節,無論是甲亢還是甲減,都會導致頭發問題。美國麻省總醫院的研究發現,21%的女性脫發患者最終被確診為甲狀腺功能異常,但很多人起初都沒往這個方向考慮。4、營養缺乏的隱患鐵元素是毛囊代謝的重要輔助因子,長期缺鐵會導致頭發發黃、發脆、容易斷裂。女性由於月經失血,缺鐵性脫發的發生率比男性高出3倍,很多人查微量元素時往往忽略瞭鐵蛋白這個指標,錯過瞭最佳幹預時機。
02、如何預防和改善脫發?雖然我們無法改變遺傳因素,但通過科學的方法,依然可以有效延緩脫發進程,甚至改善某些類型的脫發。1、生活方式調整保證充足睡眠至關重要,毛囊細胞在夜間分裂最活躍,建議每天睡眠不少於7小時。合理飲食要補充優質蛋白、富含鐵的食物和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D,缺乏時脫發風險增加40%。2、壓力管理慢性壓力會抑制毛囊進入生長期,建議每天進行30分鐘有氧運動,學習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培養興趣愛好轉移註意力。3、頭皮護理用溫水洗頭,每周2-3次即可,過度清潔反而會刺激頭皮,每天用指腹輕輕按摩頭皮5-10分鐘,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加毛囊營養供應。03、避開這些誤區,別讓脫發雪上加霜在治療脫發的過程中,很多人會陷入一些常見誤區,不僅浪費錢,還可能加重脫發。
誤區一:頻繁更換洗發水能治脫發洗發水的主要作用是清潔頭皮,對治療脫發效果有限,市面上的“防脫洗發水”大多隻能改善頭皮環境,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毛囊萎縮的問題。
誤區二:油頭的人更容易脫發雖然皮脂分泌過多會影響頭皮環境,容易滋生細菌,但油性頭皮本身不是脫發的直接原因,關鍵還是看毛囊對激素的敏感性。
誤區三:剃光頭能刺激頭發生長剃頭並不能刺激毛囊重新活躍,如果毛囊已經閉合萎縮,即使剃成光頭也不會長出新頭發。
誤區四:植發是萬能解決方案植發確實能改善外觀,但前提是後枕部要有足夠的健康毛囊作為“供體”。而且植發後,原有的脫發問題並沒有解決,非移植區域仍然可能繼續脫發。頭發的茂密與否,60%靠遺傳,30%靠護理,10%靠運氣,雖然我們無法改變遺傳基因,但通過科學的方法,依然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護我們的頭發。即使頭發稀疏瞭一些,也不要過分焦慮,畢竟,真正的魅力來自內在的自信和智慧,而不僅僅是外表的茂密頭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