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戰懸疑劇《潛淵》近日正在湖南衛視和芒果TV播出,一開播就打破瞭多項收視紀錄。隨著劇中主角反套路的身份疑雲逐步揭曉,也讓國產諜戰劇有瞭全新的書寫方式。

主角陷入身份迷失與危機漩渦
《潛淵》講述瞭1940年冬季,特工梁朔(黃曉明飾)因一次意外事故不幸失憶,身陷身份迷失與重重危機的漩渦。為查明真相、尋回自我,他毅然踏入危機四伏的險境。
和大多數諜戰劇中主角身份的“明牌”設定不同,《潛淵》用戲劇性的開場讓主角的身份成瞭最大的懸念。觀眾需要跟隨主角梁朔在如同“打怪”的過程中,逐步解謎猜謎,找到自己真實的身份和任務。同時,故事背景為人物身份的復雜提供瞭可能性,梁朔精通日語,但又與愛國商人交好,在一次特殊任務中腦部受傷逃離現場,但離開後卻被日軍、軍統以及黑幫四處追尋。這種找尋身份的設計,某種程度上也直觀反映瞭特殊年代危機四伏的時代背景。
在已經播出的劇情中,梁朔被上海76號特工組織“認領”,先得知瞭自己76號行動處處長的身份。但在他仍保留的記憶碎片中,他嘗試與軍統聯絡,發現瞭自己代號“影子”的軍統潛伏任務。同樣,在找尋身份的記憶碎片中,梁朔借助楓樹葉的線索指引,又與曾經的戀人、地下黨人江飛曼成功“接頭”。
當梁朔終於解鎖瞭自己的三重身份,他恢復記憶、“尋歸途”的旅程才算抵達終點,這個過程表面是找回丟失的身份,實質是靈魂深處信仰的重鑄,故事最終指向的也並非簡單的個人記憶復原,而是梁朔在歷經各種檢驗後,融入革命洪流、為民族解放而戰的堅定立場與精神傢園。
智鬥之外動作戲酣暢淋漓
單從題材來看,《潛淵》整體展現的是以人物塑造為主,輔以高能猜謎和懸疑片段的諜戰文本設定。在諜戰劇類型早已成“紅海”的市場環境下,《潛淵》依然維持瞭經典人物敘事的魅力,而演員精準的演技表現、幹脆利落的動作戲以及豐富而生動的人物群像,都讓這部劇依然得到瞭觀眾的認可。
該劇首播即在CVB大數據顯示收視率達0.45%,收視份額2%,位列同時段省級衛視第一,同時也是今年以來CVB中湖南衛視金鷹劇場首播收視率最高的劇集。該劇在酷雲數娛端口顯示收視率達0.5755,峰值達0.7581,排名升級衛視第一;CSM 全國網收視率達0.96,收視份額5.60%,排名升級衛視第一名。
“拳拳到肉”的動作戲碼,紛亂復雜的謎題關系,都讓追劇的觀眾欲罷不能。劇集在刻畫主角失憶後的表現時,遵循瞭基本的人設與邏輯要求,當梁朔尚不知其真實身份時,就憑借特工本能拯救瞭林中的獵戶兄妹,在與軍統特工謝念慈的交手中,亦是憑借專業技能助人逃脫日本兵的追殺。劇中出現的過場人物亦豐滿而有血肉,開場時有隱藏身份的獵戶兄妹,被敵人虐殺也不肯吐露梁朔的動向;梁朔記憶中閃回的商人嚴玖,常常在其迷茫失措時以關鍵話語指引其回歸正途。此外,性格堅韌果敢的謝念慈,關系復雜微妙的搭檔陸西間,以及昔日戀人江飛曼等人物形象,皆符合時代背景下不同身份的人物狀態。
這些豐滿的人物群像構成瞭梁朔找回身份並重拾信仰的底子,也讓這場看似獨角戲的諜戰大戲,有瞭更為明確且宏大的主題。劇集在“智鬥”之外對動作戲也層層加碼,酣暢淋漓的追逐大戲場面明顯提升瞭諜戰劇的影像水準,與近年來諜戰戲常常以文戲為主的風格產生瞭較大的區別。這種類型敘事的創新,也為《潛淵》贏得瞭全新的觀眾群。它也印證瞭創作者隻要勇於突破,觀眾的掌聲也從不會吝嗇。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