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0月底,八路軍一場圍殲日軍岡崎大隊的戰鬥,在關傢垴打響。這仗打得極苦,陣地難攻、敵人頑抗,兵力雖多,卻久攻不下。
彭德懷堅持強攻,劉伯承和陳賡相繼勸阻未果,鄧小平冷靜表態。一紙命令之下,129師385旅、386旅輪番上陣,官兵前仆後繼,兩晝夜激戰,付出600餘人傷亡,終於打下山頭。
可五年後,這場硬仗卻成瞭爭議焦點:有人質疑打得是否值得,有人說彭總脾氣上頭。是戰略決斷,還是情緒決策?關傢垴留下的,是勝利,也是反思。

1940年10月28日,日軍岡崎大隊約500人,自黃崖洞西犯,在黎城、武鄉、遼縣交界活動。這支部隊夜襲八路軍總部兵工廠,未得手後南逃,途經武鄉蟠龍鎮一帶,意圖退回沁縣。
此時,八路軍129師剛打完榆遼戰役,正駐蟠龍鎮一帶休整。彭德懷在接到情報後,果斷調集三八六旅、三八五旅等主力部隊,並動用總部炮兵團山炮連,準備合圍殲敵。
計劃展開前五小時,日軍搶先占據關傢垴、柳樹垴兩座山頭,並構築完備火力網。山嶺陡峭,關傢垴北為懸崖,西、東為斜坡,唯南側可進攻。

日軍在山頂平地佈設機槍陣地,窯洞互通,壕溝封火,形成封閉防禦。敵人占據制高點,突襲已不可能。
此時385旅指揮官陳賡向彭德懷請示:“是否放敵下山再伏擊?”彭德懷回應:“不行,拼光瞭也要打!”隨後,劉伯承來電建議暫緩進攻,彭德懷回道:“敵人援軍逼近,必須速戰。”
兩人電話中意見沖突,劉伯承警告道:“這樣打法,代價太大。”彭德懷的回應直截瞭當:“拿不下關傢垴,就撤銷129師番號,殺頭不論大小。”
左權勸解無效,鄧小平表態:“這一仗該打。”他指出,戰鬥不僅關乎軍事勝負,更事關根據地軍心、士氣、八路軍整體威信。

最終,彭德懷拍板,作戰命令不變,各部按預定計劃於凌晨3時起陸續投入戰鬥。戰爭由此展開,圍殲戰轉入白熱階段。
這仗不是硬打,是命往上堆29日夜間,特務團奉命夜襲關傢垴主峰,副營悄然登頂,手榴彈開路一度占領部分窯洞。但日軍構築的“窯洞連環防禦”嚴重出乎預料,洞洞相通、暗堡交叉,交火中八路軍傷亡驟增。
30日凌晨4點,總攻打響,385旅與386旅分別從西北、東北、東南三面進攻。決死第一縱隊負責正面牽制,後續部隊自南坡推進。
但地形極為不利,小路被敵火力壓制,部隊隻能單列沖鋒。386旅772團在3小時內幾乎全連陣亡僅一連剩3人,其他連僅存傷員和指導員。指揮員蒲大義仍堅持組織殘兵接替進攻。

385旅769團進攻路線為西北方向陡崖,突擊隊使用繩索攀爬至20米高坎,但在上方斜坡遭日軍機槍壓制,部隊被困於壕坎之下,無法推進。
劉伯承實地勘察後提出“從黃土斜坡挖掘暗道”的方案,突擊隊一邊佯攻吸引火力,一邊推進挖掘。
同時,柳樹垴方向的38團原先已占據陣地,卻因敵人反撲與自身協同失誤,於30日上午被奪回。陳賡組織四次反攻,兩個營反復搶占山頭,但火力配合不足,戰局陷入對峙。
彭德懷看見傷亡激增,親自前往一線觀察敵情。他在戰壕中蹬墻舉鏡,身影完全暴露,背後是密佈彈痕的土壁與未息硝煙。這一幕被抓拍下來,日後成為八路軍英勇戰鬥精神的象征。

當日下午16時暗道掘通,突擊隊從日軍背後發起攻擊,成功奪取關傢垴主陣地。柳樹垴方向,38團與25團重新組織攻勢聯合作戰取得控制權。
敵人尚未全殲,山頭雖控,但村中火力未滅,傷亡依然繼續。戰鬥形勢雖有進展,戰場局勢並未徹底轉圜。而此刻,來自四面八方的日軍增援正在逼近。
“仗是打贏瞭,問題還在路上” 彭德懷為何在五年後仍為此仗背鍋?11月1日上午,1500名日軍在10架飛機掩護下逼近關傢垴。前線報告顯示,敵援已迫近陣地邊緣。
此時,岡崎大隊已大部被殲,山頂控制在八路軍手中。彭德懷、左權果斷決定,部隊主動撤出戰鬥。關傢垴戰鬥至此結束。
根據戰後的統計:敵軍傷亡400餘人,大隊長岡崎歉受陣亡;我軍傷亡600餘人,尤其129師兩個主力旅減員嚴重。雖實現殲滅目標,但作戰損耗和持久性爭議同時顯現。

這場戰鬥打得極苦。代價與回報之比,引發後續多年爭議。1945年華北工作座談會上,彭德懷因堅持強攻關傢垴戰役遭點名批評,意見認為“指揮意氣用事,部隊過度疲勞”。彭德懷在會上表示:“那次確實打得重瞭一些,因判斷敵情片面,主觀性強。”
毛澤東評價此役時稱:“戰爭總要有傷亡,關鍵是鍛煉部隊。”他指出:八路軍不能僅靠遊擊遊鬥,必須具備打硬仗的能力。
特務團團長歐致富回憶:關傢垴戰鬥雖苦,但讓部隊明白何為正規軍之硬骨。決死縱隊兩個主力團,也在此役中錘煉出合成攻堅的核心骨幹。
彭德懷事後親赴關傢垴,與左權、劉伯承、陳賡一同檢查敵軍陣地構造。劉伯承看著敵人構築的“貓耳洞”、壕溝、防彈堡,語氣凝重:“我們得學會對付這樣的工事。”

這仗打下來瞭,戰略目標實現瞭,部隊素質錘煉瞭,敵軍小股滲透戰術被遏制瞭。但此戰所付之代價、戰前判斷與指揮風格,仍成為歷史必須正視的問題。
關傢垴該不該打,不是簡單的是非題。那一仗,是情緒決斷,也是政治考量,是戰略目標,也是組織風格的一面鏡子。五年後批評依舊,說明人民軍隊是一支民主的部隊,有疑慮可以公開討論、共同商議。
參考資料:關傢垴戰鬥:百團大戰中極具爭議的一戰.黨史博覽.2007
彭德懷談為何要發動關傢垴之戰.新傳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