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迷信!明日五月廿九,記得:1不出、2不掃、3不洗,別大意

“江南季夏天,身熱汗如泉”,時間過得真快,明日6月24日,對應農歷五月廿九,即五月二十九,由於農歷五月是小月,因此五月二十九這天就是農歷五月的最後一天,標志著“夏三月”中的仲夏時節收尾,季夏時節即將到來。所謂“五黃六月”,進入農歷五月(仲夏時節)天氣開始炎熱,夏收作物如小麥、油菜等開始熟黃,而到瞭農歷六月(季夏時節),雖說太陽直射點逐漸南移,但北半球大部分地區仍處於副熱帶高壓控制之下,天氣晴朗少雲,太陽輻射強烈,氣溫依舊會持續升高,大部地區日最高氣溫常常達到35℃甚至更高,人們會明顯感受到酷熱難耐,這段日子也被稱為“三伏天”。因此,農歷五月廿九這天不僅是仲夏和季夏的轉折點,在民間也被稱為“晦日”。

什麼是“晦日”?

在《說文解字》中對此記載:“晦,月盡也。”《三國志·吳志·孫韶傳》又雲: “晦日設祭除服。”

晦日指的是每個農歷月的最後一天,大月為三十日,小月為二十九日(二月小則為二十八日)。晦日這天的月亮會運行到終點,月亮的可見亮面幾乎消失,再次進入不可見狀態。從天文學角度來看,晦日至朔日期間,月亮位於太陽與地球之間,其受光面背對地球,導致地面無法觀測到月光,這一現象會持續約1~3日,直至新月(朔日)出現。

民間自古都有“晦朔之交”的說法,因為晦日的次日就是朔日,農歷新一月周期的開始,古人常將晦日與朔日並稱,作為時間新舊交替的重要過渡節點,有著著辭舊迎新的美好寓意。

在古代,晦日被視為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我們的老祖宗認為晦日是天地陰陽轉換的時刻,這一天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影響。因此,古人會在這一天進行一些特殊的活動,如祭祀、祓禊等,以祈求平安吉祥。除此之外,如果傢中有人逝世,古人還會在晦日這一天“除喪”“脫服”,也叫“脫孝”,即除去喪禮之服,換上平常的衣服,表示守孝期的結束。

“晦日”代表著農歷月的結束,一年之中有十二個晦日,如果出現瞭“閏月”,那麼則有十三個晦日,其中有三個晦日最為特殊,分別是正月的“初晦”、五月的“中晦”和臘月的“尾晦”,其中五月的晦日被稱為“半除”,象征上半年的結束。

農歷五月的晦日,即農歷五月二十九,在古人眼中相當於上半年的除夕,寓意著上半年的終結和下半年的開端。因此,在古代農歷五月的晦日有很多和除夕相似的習俗,例如吃團圓飯、打掃衛生、祭祖、穿新衣等。現在現代,“半除”的說法逐漸已經淡化,這些說法瞭解一下即可。

不是迷信!明日五月廿九,這天不僅是農歷五月的最後一天,更是仲夏和季夏的轉換點,因此五月廿九這天有很多的習俗和講究,每當五月廿九到來之際,身邊的老人就會提醒大傢,記得:1不出、2不掃、3不洗,都是指的什麼呢?我們一起瞭解一下吧,別太大意瞭!

1不出:夜晚不出門

明日農歷五月廿九是“晦日”,農歷五月的最後一天,古人在晦日這天都會避免夜晚出門,這是為啥?

晦日這天,意味著新月“朔日”即將開啟,在古人看來,晦日的夜晚會有所不同,受月球引力的影響,天地間的陰陽平衡會受到一些波動,此時天地交泰,陰氣會相對較重,因此古人都會避免在晦日的夜晚出門,以防發生一些不可預料的事情。

除此之外,在古代沒有例如路燈、手電等先進的照明設備,古人出行都是依靠月光的照耀,而晦日這天,月亮在太陽和地球中間,並且明亮面背向地球,晚上根本看不到月亮,更不會有什麼月光,這時候的夜晚往往會漆黑一片,在這樣的環境下,出門也看不清道路,而且在漆黑的環境中出行也有著諸多隱患,古人都會避免這時候出行。

不過,很多人可能認為現代科技已經發達,夜晚早已燈火通明,不僅有路燈,還有霓虹燈,但依舊要註意避免去一些人煙稀少,路燈昏暗的地方,這不僅是對自身財物安全的考慮,更是對自身安全的保障。

2不掃:不從屋外向屋內掃地

農歷五月二十九是“晦日”,在古人看來,晦日中的“晦”有著晦氣、陰晦之意,因此晦日被視為“窮九日”之一,對此在《圖經》中就有相關的記載:“ 窮九日,掃除屋室塵穢,投之水中,謂之送窮”,由此可以看出,人們在晦日這天會進行大掃除,將傢裡的灰塵和垃圾清理出去,寓意著送走傢中晦氣和貧窮,迎接下半年的好運,民間把在晦日打掃衛生的習俗也叫”送窮“。

但要註意,晦日這天打掃衛生的時候,要避免屋外向屋內掃地。因為在傳統文化中,從屋外向屋內掃地,就好像把外面的晦氣、不好的東西都掃進傢裡來瞭,還可能把傢裡的福氣都掃出去。相反,應該從屋內往屋外掃,寓意把傢裡的晦氣、垃圾都掃出去,讓好運能進到傢裡來。寄托瞭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期盼,希望傢裡能一直順順利利、和和美美。

不過,從實際生活的角度看,從屋外向屋內掃地也並不合理。屋外可能有各種灰塵,要是直接向著屋裡掃,那屋裡不就變得更臟瞭嗎?而且,古人住的房子很多都是土坯房或者木結構,地面也不像現在這麼平整,從屋外向屋內掃,很容易把外面的雜物帶到屋裡,從而增加瞭打掃的難度。

3不洗:不洗冷水澡

在“晦日”這天還有著洗澡的習俗,對此《歲時廣記》裡提到“晦日,湔裳釃酒,以為濯垢”,意思就是說晦日這天要洗衣服、洗澡,把身上的污垢都洗掉。在古人觀念裡,身上幹幹凈凈的,精神頭也能跟著好起來,還能把過去一個月的“壞運氣”都洗掉,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一個月。

而且,農歷五月廿九(晦日)也是仲夏和季夏轉折點,此時天氣炎熱,人很容易出汗。汗液裡不光有水分,還有鹽分等,要是不及時清洗,這些臟東西就會在皮膚上堆積,不僅讓皮膚黏糊糊的難受,還可能滋生細菌,因此這時候洗個澡,不僅能緩解炎熱帶來的煩躁和不適,還能清潔皮膚。

然而,無論從習俗的角度,還是實際角度來看,雖說洗澡有好處,但一定要註意避免洗冷水澡。因為在炎熱的天氣中,自然界陽氣生發旺盛,人體內的陽氣都浮於體表,內臟就會相對比較虛寒。如果這時候洗冷水澡,冷水一刺激皮膚,毛孔就會迅速收縮,本來要排出去的汗液和熱氣都會被堵在體內,體內的熱散不出去,不僅容易出現感冒等不適,還會出現越洗越熱的情況。除此,洗冷水澡就像給身體澆瞭一盆冷水,會損傷陽氣,從而降低身體的免疫力。因此,不管天氣有多熱,都要避免洗冷水澡,洗澡的水溫保持在36℃到39℃左右即可。

總結,今年的五月廿九有啥說法?這天不僅是今年第五個“晦日”,同樣還是仲夏和季夏的轉折點。明日就是五月廿九瞭,無論多忙,記得:1不出、2不掃、3不洗,這不是迷信,而是古人的一些生活經驗,別大意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