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提出幫太平軍推翻清朝,條件是平分中華,洪秀全竟如此回答

對於農民起義,如今我們的看法已經能夠比較公正,既肯定它的正面,也認識它的歷史局限性,毛主席就很不認同封建時代將農民起義稱為“匪”“賊”的說法。

因為這種觀點轉變而被“洗白”的農民起義領袖有很多,洪秀全是其中一個。

曾經人們認為他很愚昧,脫離不瞭小農思想,然而隨著更多資料的出現,人們發現他也很有骨氣。

比如當年英國曾提出幫太平軍推翻清朝,條件是平分中華,洪秀全竟這樣回答。

洪秀全領導太平天國運動

洪秀全,1814 年出生於廣東花縣的一個普通農傢,有人以為他是廣西人,其實不是。

和那個時代的眾多讀書人一樣,他懷揣著 “學而優則仕” 的夢想,踏上瞭科舉之路,期望能通過考試改變命運,光宗耀祖。

然而,命運似乎總愛捉弄他,從 1827 年他第一次參加科舉開始,到 1843 年,連續四次的科舉考試,他都名落孫山。

一次次的落榜,對洪秀全的打擊巨大,尤其是第三次落榜後,他備受打擊,大病一場。

在恍惚中,他宣稱自己夢見瞭 “皇上帝” 賜印,命他下凡 “斬邪留正”。

當時,這一說法不過是鄉間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卻沒想到,這成為一場改天換地運動的開端。

1843 年,洪秀全偶然間再次翻閱起《勸世良言》,他驚訝地發現,書中的一些概念竟和自己當年的夢境有著奇妙的相通之處。

這一發現,如同在黑暗中為他點亮瞭一盞明燈,讓他 “開竅” 瞭。

從此,洪秀全開始四處宣傳他對上帝的獨特理解,他自封是上帝的次子,大兒子自然是耶穌。

他大聲宣揚要打造一個 “天下萬國皆歸上帝主宰” 的理想國度。

在表弟馮雲山等人的協助下,洪秀全深入到貧苦農民和礦工中間,宣講 “拜上帝教” 的平等口號。

對於那些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飽受壓迫和剝削的百姓來說,皇帝、官員、地主全是壓在他們頭上的,那幫助窮苦人民的上帝無疑給他們帶來瞭希望的曙光。

他們紛紛響應,加入 “拜上帝教” 的隊伍中來。

隨著信徒數量的不斷增加,1851 年 1 月 11 日,洪秀全覺得時機成熟,在廣西金田村振臂一呼,兩萬餘名頭裹紅巾的起義者歃血為盟,宣佈建號 “太平天國”,正式向腐朽的清政府發起瞭挑戰。

起義後,太平軍一路北上,所到之處,勢如破竹。

他們的隊伍如滾雪球般不斷壯大,從最初的兩萬餘人,發展到 1853 年 3 月攻克南京時,已達百萬之眾。

定都天京(南京)後,太平天國頒佈瞭《天朝田畝制度》,提出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的口號。

所以人都能擁有自己的土地,這對於被壓迫幾千年的農民來說是個巨大的有貨,因此這一制度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瞭無數農民,他們紛紛投身到太平天國的懷抱。

然而,這個口號打得很響亮,實際行動起來卻不是想象的那樣,最終太平天國也成瞭“屠龍的惡龍”,農民的困難仍舊沒有解決。

太平天國算是失敗瞭,但也不是全無優點,至少在大義面前,洪秀全還是守住瞭中華民族的底線。

分裂中華?不可能

1853 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引起瞭西方列強的關註。

當時,英國駐華公使率先向洪秀全提出請求,若太平天國承認《南京條約》並延續英國在華特權,英國可以保持 “中立”。

讓英國人意外的是,這位曾經一心想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的前秀才,在涉及國傢主權問題上,態度十分明確,堅決拒絕承認任何損害中國主權的不平等條約。

隨著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結束,英國在華勢力進一步擴張,其對華政策也逐漸從 “中立” 轉向幹預。

1861 年,英國海軍提督何伯與參贊巴夏禮來到天京,面見洪秀全。這次,他們提出瞭一個極具誘惑性的提議:英國願意幫助太平軍推翻清朝,事成之後,“平分中華”。

英國具體的方案是,太平天國可以控制中國南方,英國控制北方及沿海地區,同時,太平天國要承認英國在華特權,開放更多通商口岸,並且放棄對香港的主權要求。

這一提議看似給太平天國帶來瞭快速推翻清朝的希望,但實際上背後隱藏著英國的狼子野心。

他們企圖通過扶持太平天國,削弱清政府,進而將中國分裂為南北兩個勢力范圍,實現其 “分而治之” 的殖民目的。

面對英國拋出的這一 “橄欖枝”,洪秀全展現出瞭驚人的清醒與堅定。

他在會談中斬釘截鐵地說:“我爭中國,意欲全圖,不成之後,引鬼入邦。”

洪秀全雖然沒有考上舉人,但多年的讀書之路還是讓他明白歷史的教訓,還有漢人骨子裡的統一思想,分裂中國,必定讓他遺臭千年。

而且華夏歷史上引狼入室的案例比比皆是,洪秀全十分明白這個道理,因此他清楚地認識到,與列強結盟必定是“引鬼入邦”。

太平天國自成立以來,一直高舉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的大旗,其核心目的就是反對清朝統治與外來侵略。

此前,英國雖然表面上未公開支持清政府,但實際上已通過提供武器、訓練軍隊等方式間接幹預中國內政。

而如今提出這樣的條件,無疑是想趁火打劫,進一步瓜分中國。

英國公使見洪秀全態度如此堅決,仍不死心,繼續勸說洪秀全,強調英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和先進的武器裝備,稱有瞭英國的幫助,太平天國推翻清朝將易如反掌。

他們還暗示洪秀全,如果拒絕合作,太平天國可能會面臨來自清政府和英國聯合的強大軍事壓力。

然而,洪秀全並沒有被這些威脅所嚇倒,也沒有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

他深知,一旦答應英國的條件,太平天國就會淪為英國的傀儡,中國也將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所以,無論英國公使如何巧舌如簧,洪秀全始終堅守底線,堅決拒絕瞭英國的提議。

不過沒想到,洪秀全拒絕分裂中國,清政府卻不懂這個道理,竟然真的接受瞭英國的提議一起對付太平天國。

英國組建瞭 “常勝軍”,為清軍提供先進的武器裝備和軍事訓練,協助清軍鎮壓太平軍。

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下,太平天國面臨的局勢愈發嚴峻。1864 年 7 月 19 日,天京陷落,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以失敗告終。

而和英國聯合的清政府果然如洪秀全預料的那樣,引狼入室,甚至還引來瞭更多的列強。

英法聯軍清華、八國聯軍侵華,耗費瞭幾代人心血的圓明園被搶劫、放火,無數財寶流落海外,直到現在這些國傢還不歸還,甚至堂而皇之地擺在博物館供人參觀。

前幾年網絡上一則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爆火,講的就是被搶走的文物的故事。

當時去英國的中國人還調侃,去大英博物館不用買門票,因為當年“老佛爺”已經付過瞭。

這是一種樂觀的調侃,但也是我們不能忘記的屈辱歷史。

參考信息:羅爾綱.太平天國粉碎英國侵略者平分中國陰謀考[J].社會科學戰線,1981,(01):11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