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不用做手術,我的近視眼也有救瞭?(不是隱形眼鏡)

在普通人的認知裡,戴 OK 鏡的主力軍是剛近視的青少年,怎麼一上網,發現很多成年人也開始戴 OK 鏡瞭?

圖片來源網絡

OK 鏡是什麼?成年人到底能不能戴?今天就來看個明白。

什麼是 OK 鏡?

OK 鏡學名角膜塑形鏡(orthokeratology lens),它是一種特殊設計的夜戴型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觸鏡,其逆幾何設計可使角膜中央區域的弧度在一定范圍內變平,在夜間睡眠時佩戴可以起到暫時矯正輕、中度近視,提高白天裸眼視力的效果。

另外 OK 鏡重塑角膜後產生周邊視網膜近視離焦,調節眼球的屈光發育從而控制近視進展,因此多用於青少年。

大量研究表明與佩戴普通框架眼鏡相比,OK 鏡可更有效減緩兒童的近視發展,已廣泛應用於青少年的近視防控,成為目前近視防控的有力工具。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成人是否可以戴 OK 鏡?

目前小紅書等社交平臺出現瞭很多成年人戴 OK 鏡的經驗分享,那麼作為近視防控利器的 OK 鏡是否適合成年人佩戴呢?

答案是可以戴。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佩戴角膜塑形鏡對年齡的要求是大於 8 歲,相關共識並沒有規定年齡的上限。有些成年人存在雙眼屈光參差(雙眼間等效球鏡度差值≥100°),佩戴 OK 鏡可平衡雙眼視力,縮小雙眼屈光度數差距,一定程度上提高雙眼立體視功能。

另外有一些運動員、演員、模特等需要良好的白天裸眼視力、無法或不願接受屈光手術、不能耐受普通軟性角膜接觸鏡(“隱形眼鏡”)的成年人也是可以戴 OK 鏡的。

OK 鏡屬於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觸鏡,其透氧性要遠高於普通的隱形眼鏡,長期規范佩戴對眼表的損害要小得多。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戴 OK 鏡,成年人也應該滿足戴 OK 鏡的其他條件:

(1)近視度數在 600 °及以下。

(2)順規散光度數不超過 150°,逆規散光度數不超過 75°。

(3)角膜曲率在 39.00~48.00D 之間。OK 鏡主要是對角膜進行塑形,角膜曲率過小或者過大均影響塑形效果。

(4)日常居住環境衛生條件良好。摘戴、護理、存儲 OK 鏡需要較高的手衛生及環境衛生條件。

(5)經濟狀況良好。OK 鏡價格在數千元到幾萬元不等,正常鏡片壽命約1-2年。鏡片清潔護理要求較高,付出的時間成本也較高。鏡片護理存儲不當容易出現鏡片磨損,摘戴過程操作不當容易出現鏡片掉落、碎裂甚至丟失等情況,需要更換鏡片,增加經濟成本。

(6)配合性及依從性良好,能及時、定期按要求前往醫療機構就診、復查評估。

成人戴 OK 鏡的目的是什麼?

青少年戴 OK 鏡的目的是延緩近視進展,成年人的近視度數已經比較穩定,不存在戴 OK 鏡延緩近視的需求,大多數成人戴 OK 鏡是想在白天擺脫框架眼鏡或隱形眼鏡。

有研究發現對於不同年齡的近視患者,OK 鏡均能安全有效地壓平角膜,降低屈光度和提升裸眼視力,成年患者相較於兒童患者的角膜曲率改變更少,屈光度改變和裸眼視力會更加穩定。

因此對於既不想戴眼鏡、又不想做近視矯正手術的人來說,戴 OK 鏡也算是一種另類的選擇。

不過佩戴 OK 鏡之前需要到正規醫療機構,找有專業資質的驗配醫師經過一系列檢查並進行全面的評估。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如果有以下禁忌是不能戴 OK 鏡的:

(1)目前正在使用影響 OK 鏡佩戴的藥物、導致幹眼或影響視力及角膜曲率等的藥物。評估前應告知醫生。

(2)角膜異常;角膜上皮明顯熒光染色;曾經接受過角膜手術,或有角膜外傷史;活動性角膜炎(如角膜感染等),角膜知覺減退,或其他眼表或眼內急性、慢性炎癥。

(3)角膜內皮細胞密度少於 2000 個/平方毫米。

(4)其他眼部疾病:如淚囊炎、眼瞼疾病、青光眼、嚴重的幹眼癥等。

(5)患有全身性疾病造成免疫功能低下,或對角膜塑形有影響者(如急、慢性鼻竇炎,糖尿病,唐氏綜合征,類風濕性關節炎,精神病患者等)。

(6)有接觸鏡或接觸鏡護理液過敏史。

(7)孕婦、哺乳期或近期計劃懷孕者。因為佩戴期間如果出現角膜結膜問題,可能會需要用藥,對妊娠、哺乳可能會存在潛在風險。

戴 OK 鏡需要如何護理?

現有大部分 OK 鏡的佩戴方式為夜間戴,使用周期為 1 年左右。夜間需盡量保證 8 小時的佩戴時間,如果實在睡不著,也可以閉著眼睛。

長期使用的鏡片可能出現蛋白質、淚脂等沉淀物,以及一些從淚液中吸附的其他帶電荷物質。這類物質不及時清理,輕者會增加戴鏡不適感,減少鏡片使用壽命,增加配鏡成本,重者可能增加眼部感染風險,導致角膜損傷和眼部感染。因此,OK 鏡的正確護理對於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都非常重要。

(1)佩戴者必須經過鏡片摘戴操作、鏡片護理程序的規范指導,使用專用護理液進行鏡片護理,不能使用自來水、礦泉水沖洗鏡片,可以使用一次性無菌包裝的生理鹽水進行沖洗。

(2)佩戴者應至少在戴鏡後 1 天、1 周、1 個月、以及此後每 3 個月進行復查。

(3)佩戴者每 1~2 周進行一次鏡片去蛋白護理,每周一次煮沸消毒鏡盒,至少每 3 個月更換一次鏡盒(和吸棒),每年更換一次鏡片。

(4)佩戴者應該知曉戴鏡不適及緊急情況的處理方法,出現眼痛、眼紅或明顯分泌物增多時應立刻就診。

戴 OK 鏡有哪些風險?

角膜塑形鏡屬於國傢藥品監督管理局認定的Ⅲ類醫療器械。Ⅲ類醫療器械是具有較高風險,國傢需要采取特別措施嚴格控制管理以保證其安全、有效的醫療器械。其他的Ⅲ類醫療器械有植入式心臟起搏器、人工晶體、血液透析裝置、血管支架等,由此可見 OK 鏡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戴的。

OK 鏡使用初期,由於操作不熟練及 OK 鏡造成角膜形狀改變,佩戴者可能會出現一過性的輕度結膜充血、異物感、視覺異常、少許分泌物等現象,通常無需特殊處理或滴用人工淚液,一般 1~ 3 周即可適應、癥狀消失。嚴重者可能出現結膜炎、角膜上皮損傷、角膜基質浸潤、感染性角膜炎、角膜色素環等。如果不規范佩戴和護理可能帶來嚴重並發癥,甚至導致不可逆性視力損傷。

另外一些近視度數稍高的人可能無法實現全天摘鏡的願望,部分人群可能在下午就開始出現裸眼視力下降。如果從事長時間駕駛、高空作業等對視力要求較高的工作,應警惕下午出現視力下降帶來的風險,必要時備好合適度數的框架眼鏡(按照下午的狀態重新驗光備一副小度數的眼鏡)。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總結:成人經過嚴格專業的檢查和評估,具備條件且沒有禁忌癥的話可以佩戴 OK 鏡,從而實現白天摘鏡的目的。相對於近視屈光手術,其優點是不需要對眼睛進行手術操作,具有可逆性。缺點是經濟成本高,護理要求高,佩戴有適應過程,不規范佩戴容易造成眼表損傷、炎癥甚至感染,具有一定風險性。因此戴 OK 鏡不是成年人進行近視矯正的第一選擇,應謹慎對待,切不可盲目跟風。

來源:科普中國